三十年前高雄被稱為「文化沙漠」,也有人戲謔「沒有名產」,這樣的刻板印象對那個年代的高中生而言,是令人不愉悅的標籤。然而,在許多人的努力下,現在的高雄不一樣了。在12月11日教育大不同節目中,為大家邀請不二緻果董事長洪士峰分享他的學思歷程,因為父親驟逝返家接班,在傳統食品業面臨考驗的2000年,他如何折衝變革、穩住老員工、支撐新成員?如何度過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店卻岌岌可危的煎熬?2006年轉型專注在伴手禮與彌月蛋糕,開始看見曙光,2010年「真芋頭」蛋糕登上蘋果日報副刊頭版,也被網友稱為「高雄女兒見男友家人必備伴手禮」,每一口都吃得到芋頭的蛋糕,從暢銷到長銷。
在企業穩定成長之後,洪董事長開始贊助高雄電影節、高雄春天藝術節等在地藝文活動,他認為餐飲與美學是息息相關的,也佩服這些人為高雄的努力,謙稱自己只是棉薄之力,也很高興高中時讓自己不開心的「文化沙漠」和「沒有名產」已不復存在。他非常熱愛高雄,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周遭的美好,因此,「壽山秋賞」禮盒裡,有同仁手繪高雄行道樹圖鑑,並註記最佳欣賞地點,希望一家三代吃到美味甜點,也能出門親近最熟悉卻陌生的在地風景。
如果不是返家接班,他的志願是成為學者與作家,然而,他還是在企業經營之餘完成研究所與博士班學業,還撥出時間至義守大學廚藝暨美食學學系兼課,傳承實務與理論交會的知識。回首來時路,他有很深的感謝,在公司最困難時候,全力相挺的家人、共體時艱的同仁。還有更多的故事,請聽教育大不同節目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