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教育大不同

材與不材之間

2025/05/05
邀訪來賓:王怡仁 醫師
單元介紹

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人究竟該材還是不材呢?王怡仁醫師在《莊子快樂學:莊子與心靈成長的快樂相遇》又是如何解讀呢?請聽5月5日教育大不同節目專訪。

喜歡王醫師身心靈成長開講內容的聽眾,可以鎖定每個月第一個週一教育大不同節目。線上收聽保留六十天,也可隨時溫故知新。

 

《莊子. 外篇‧ 山木》--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

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