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燦爛時光

112年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微衛星實驗創作基地

2023/09/19
邀訪來賓:陳一凡 總策展人 彰師大美術系教授 / 趙書榕.陸姿蓉.古孟萱 .魏金禾 藝術家
單元介紹

    臺中市文化局辦理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微衛星實驗創作基地」藝術家駐村計畫,今年以「記‧藝‧現場」為主題,希望以創意的方式保留與敘述眷村的記憶,同時也是「技藝」的雙關語,鼓勵藝術家們以眷村的場域精神為底蘊,透過擅長的媒材進行專屬於清水眷村的藝術創作。

   今年一共吸引了41組藝術家來投件,除了平面繪畫、立體雕塑等傳統媒材外,更有行為表演、聲音影像裝置、科技媒體及複合媒材等較具實驗性的藝術計畫,展現藝術家精采多元的創意想法。在經過委員的專業審查及討論,最終由古孟萱、趙書榕、陸姿容及魏金禾4組作品脫穎而出。

   2023年四位藝術家進駐清水眷村,如何以不同的藝術手法與觀點介入、達成空間活化,以「記・藝・現場」進行關於藝術的思辨,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令人期待!

 「記‧藝‧現場」總策展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一凡表示,清水眷村是記憶的現場,也是技藝的現場。

   清眷的「記憶」源於史前時代的中社考古遺址,到近代延續日治時代的第六燃料廠新高支廠宿舍、國民政府時期的空軍信義新村!清眷的記憶總是緊扣著大歷史的脈絡,也包含著小人物的日常。

  清眷的「技藝」源於空軍發動機裝修廠及後勤製傘廠,精準的機械製造技藝,優質的降落傘織造技藝,都是清眷賴以存在的基石。而今藝術進駐則以創作的技藝繼續傳承著這個村落以技藝聞名的特色。

  清水眷村同時也是生活的現場、藝術的現場。

  清眷的巷弄至今仍保有著眷村生活的氣息,空間中的每個痕跡都召喚著那些漸漸被時代淡忘的人事物與精神。藝術家在這樣的場域生活、工作,眷舍成為藝術創作的實驗室,藝術家成為地方記憶的說書人,以藝術獨有的有機活性媒合各種可能性的發生。當生活現場轉變為藝術現場,生活、記憶、與感受、想像融而為一,活化了空間,也豐富了藝術。

  清水眷村「微衛星實驗創作基地」藝術家駐村自7月1日至10月31日止,期間藝術家將不定期推出工作坊、座談、空間開放日以及創作成果展演活動,歡迎大家在秋高氣爽的九月走進清水眷村,欣賞駐村藝術家在「記」、「藝」、「現場」之間勾勒出迷人的藝術風景。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