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牡丹創生半年有成 打造高士部落全國首座「社區菌種中心」

2020-12-11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牡丹創生半年有成 打造高士部落全國首座「社區菌種中心」大合照。

牡丹創生半年有成 打造高士部落全國首座「社區菌種中心」大合照。

位在國境之南的牡丹鄉,人口僅有五千人,有著森林環繞、生態豐富的環境,當地居民們提出「里山林下經濟在原鄉」的地方創生計畫,今(11)天在林務局發表該計畫中的「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為地方培育適合當地環境生長的菌種,克服長期以來菌種弱化問題,重振獨具特色的牡丹鄉段木香菇產業。

 

牡丹鄉栽培段木香菇已有60年歷史,香氣濃郁、風味獨特,是依循著長輩傳承利用森林環境的傳統生計方式,深具地方文化特色,令鄉民相當自豪。然而段木菇栽培不僅面臨段木源不足,菇農更為菌種弱化問題所苦,為解決這問題,屏科大團隊、農試所與牡丹鄉高士部落合作,成立全國第一座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由屏科大篩選菌種,並使部落青年習得這門技術,也自行培育適合在社區生長的菌種,不僅避免香菇產量隨著市購菌種重複移植的次數逐漸遞減,在地生產菌種也可減少運送成本,並降低運送途中未利用冷藏車造成菌種活力弱化。

 

建立這座社區型的菌種中心,高士社區進行菌種中心的空間整備、木屑瓶植菌至段木,及香菇栽培與管理,從學校與社區分工開始,逐步培力與技轉,直至社區完全承接,能夠獨力運作。經由產官學合作打造的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有別於公司企業型的菌種生產體系,這種社區型模式更加適合山村、小農、返鄉青年的操作,也將帶給台灣各地山村自行培育適合在地生長的菌種,有助於多樣性菌種的保存,增進產業韌性。

 

牡丹鄉公所是首例以全鄉性發展「林下經濟」的地方創生計畫,呼應國際「里山倡議」精神,選擇了「林下經濟」跟「混農林業」的方式,用愈在地、愈國際的發展模式,建構起社區產業。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推出林下經濟就是希望讓相關部落可以充分去分享森林資源,發展部落產業經濟,讓段木香菇可以有菌種的培育,部落就不需受至於其他的商業限制,自立永續發展段木香菇。

 

牡丹鄉鄉長潘壯志也表示,過去原住民祖先依靠著山林而生,不論是傳統狩獵、採集森林、種植香菇等等,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自然精神,透過屏科大團隊,邀請到全國投入養雞、養蜂及段木香菇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讓農民得到專業人員的技術輔導,逐步建立牡丹鄉林下經濟品牌,集結小農力量及生態旅遊,創造更多部落優質的就業機會。

 

計畫主持人陳美惠教授說,牡丹鄉首開以林下經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相當有前瞻性,且在109年已建立養雞、養蜂與段木香菇教學場域,提供牡丹鄉族人就近學習與生產模式建立的平台,而這項計畫執行才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在牡丹鄉高士部落建立全臺第一個社區型菌種中心,從無到有的將林下經濟知識「落地」扎根,未來將持續嘗試可行運作模式,成為其他計畫的重要參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