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1學年)九月開學後,本土語言納入國高中部定必修課,究竟本土語包括哪些語言與認證?
目前文化部及教育部將國家語言正式名稱暫定為台灣華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閩東語(馬祖語)、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手語,原住民族語包含16族42個方言。
這些國家語言因為在真實的生活中,已經愈來愈少人使用,瀕臨衰微,因此修法放進中小學的日常教育,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但老師們共同的疑惑:師資在哪裡,怎麼排課怎麼教,這些都是教育現場一大挑戰。
本土語列必修,校園焦慮蔓延中!但台中市潭子國中的本土語言課程卻越開越多,成為111學年臺中市立國中申請族語開課經費最多的學校,究竟潭子國中如何讓小學已經有的母語教學在國中無縫接軌?
原來潭子國中早在103年開始便申請經費補助,開設閩南語及原住民族語的社團選修課程。三年內開設閩南語10班、客語4班、原住民族語19班,更有20位原住民籍同學在3年後通過原民會族語認證測驗。3年內有16人次在臺中市語文競賽及原住民族語朗讀比賽獲獎。
潭子國中為什麼特別重視本土語言教育?台灣的母語教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今天節目中邀請臺中市潭子國中教學組長陳欣隆老師,來分享國中母語.本土語言課程推動經驗,也提醒大家、母語若是被學校教育拒於門外,父母不談、學校不教、社會不提,台灣的民主多元價值如何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