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食魚教育繼續來說說這尾夏天的魚.石斑魚!
今年中國以「驗出禁藥」暫時停止台灣石斑銷中後,政府立即出手協助養殖業者度過難關,也呼籲大家多吃石斑、救救產業。
但一般消費者可能不知道,目前台灣養殖的石斑是以人造種龍虎斑為主,至少佔7成以上。「友善漁業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總經理指出,以台灣龍虎斑的競爭力來說,沒有外銷的機會。因為中國養的也是龍虎斑,所以台灣就算用國家的資源去打任何市場,也都可能只是為更有競爭力的中國龍虎斑作嫁,效益很難回收。
更值得關注的是,龍虎斑是龍膽石斑與老虎斑的「不同種雜交」,它對會物種保育及生態造成衝擊,照一般國際慣例並無法外銷,將造成產業受限。目前龍虎斑多以青斑、龍膽名義出口,已成水產貿易的「公開秘密」。
龍虎斑不適合外銷,但是養殖3年以上的大型龍膽石斑則仍有機會。「友善漁業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總經理表示,在國際市場上,大型的養殖魚類數量少,野生的大型魚價格高,龍膽又有換肉率佳的優勢,在養殖技術上台灣也不算落後,是較有勝算的魚種。所以問題是「該不該」外銷?而不是「能不能」外銷。台灣的農漁業免繳稅,農漁產業及主管單位在使用國家資源時是不是要比世界其他國家更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