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的老紙廠,在一甲子前便用臺灣這塊土地上最純淨的水,以師傅的雙手與獨特工藝,手工抄製一張張紙,只是在現代人的生活裡,資訊的傳遞在一瞬間,紙張的快速消逝被視為理所當然,情感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短短二、三十年間,原本上百間紙廠,如今只剩下不到五間還持續運作,但生活真的可以沒有紙嗎?訊息的傳遞可以電子化、虛擬化,情感可以嗎?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特別推出【紙的無限想像】年度特展,帶領觀眾回到微觀視角,穿越纖維與纖維間細小縫隙,進入藝術品中,經歷一張紙的進化旅程,聆聽紙張抄製的聲音,感受一張紙的誕生。透過千變萬化的質地,體驗每一張紙傳遞的故事和情感。
【紙的無限想像】特展結合聲音、科技、時尚、藝術裝置,放大紙張所蘊含的細微,見證紙張多元流動的生命樣態。
策展團隊FENKO鳳嬌催化室,鑽研紙材多年,展場設計結合裝置藝術、各界創意,不但擴大人們對纖維的認知範圍,更改變工藝展場的傳統面貌,讓整座纖維博物館變身巨型藝術裝置的一部份。
展場規劃呼應重生概念,將紙張的不同生命階段,以藝術手法重新詮釋,三大主軸包括:「Embryo / 胚胎」、「Childhood / 童年」、「Adulthood / 成熟」,「Childhood / 童年」區循著紙材搭造的蜿蜒祕境逐漸開展,走進紙張包裹的隧道裡,彷彿穿越時空,在紙材的溫暖環繞下,讓人想起使用紙張的生活場景,紙不只是書畫、信件、典籍的載體,它在歷史長河裡陪伴人們走過日常,也收藏了個人與時代的文化記憶。
【紙的無限想像】特展展期至11月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