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不是餘燼,是火花。」這是串遊季REUSE協同策展人陳宣誠建築師,轉述法國哲學家的一句話,也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城市裡的文化資產,正在角落裡靜靜發光。
為了推廣「臺中市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文化局特規劃「串遊季 」展覽及系列活動。以考棚為起點,串起四維街、府後街、林森路、自由路等各文資景點的裝置藝術,透過藝術家作品,讓大家了解更多舊城區的文化歷史。
位在台中女中後方的「臺灣府儒考棚」,是清朝時期的國家考場,現在已經完成修復並開放參觀!
考棚外廣場的兩座浮州,是攝影家陳伯義 以影像走讀的方式帶領民眾進入老建築裡閱讀歷史痕跡,透過光塵交織於歷史建築上的各種生活痕跡,堆疊在刑務所官舍中「人」的印記與氣息,以當代考古方式來推理歷史建築中缺席的家庭故事。
《穿梭學霸時光》為臺灣少見同步活躍於藝術及設計領域張簡士揚,擅長將過去傳統精緻的生活方式或美學,重新以這個世代的語彙轉化翻譯,讓人憧憬嚮往。他所做的是時間、生活和文化的翻譯年糕。
作品點出儒考棚是清領時代的重要考場,為當時全臺儒生大顯身手的學霸舞臺。以穿越古今的人物裝扮,重現考試制度下,各時代的考生們都需孜孜不倦的學習準備,利用不同交通方式,感受趕赴考場的緊張節奏,最終能取得功名,衣錦返鄉的是學霸中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