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今天在節目當中為您介紹 SDG5|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5/17 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我們今天想要來聊聊實現性別平等及同志教育與多元性別。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 一、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的由來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 二、《性別平等教育法》其中一項條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為進一步實踐性別平等教育,政府也正式將多元性別相關概念課程納入校園教育中。現在大環境對於性別平等及同志教育相關的概念與以往有甚麼差異?目前還有哪些進步的空間?
- 三、「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這些概念有何區別?
- 四、「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三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 五、 以前只聽過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這些名詞,但現在會看到 LGBTQIA+,這分別有甚麼意涵呢?
- 六、性別教育等小孩去學校再學不行嗎?我們可以怎麼做來達到「實現性別平等」的目標?
- 七、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成立緣起?有什麼樣的問題可以撥打同志諮詢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