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知

人文永續創新競賽 「LAW網之魚」勇奪三獎成最大贏家

2025-05-25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食代力量團隊身著創意服裝出席決審

食代力量團隊身著創意服裝出席決審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政治大學主辦的「113學年度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今(25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成果簡報決審,評選出優選、佳作及評審團大獎等榮譽,並在頒獎典禮上由各獲獎團隊分享團隊創作歷程與心得。

 

本次競賽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的邱仁杰副司長頒獎,他在致詞時勉勵青年學子,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工業4.0的時代,強調跨領域團隊協作展現人文社會對永續行動創新實踐的高度重視與支持,期許參賽團隊持續以創新與關懷回應社會永續的挑戰。本次競賽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題,透過培力工作坊引導入圍隊伍學習在計畫發想過程,從問題的界定開始即能扣緊SDGs的細項指標,參賽青年學子從人本關懷出發,結合團隊成員中具有數位科技(如VR、GIS、觸覺感知科技、虛擬對話機器人、物聯網)、遊戲設計、綠色環保科技等技術,合作提出具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永續解決方案。團隊提出的方案關懷的面向多元,涉及心理支持、樂齡健康、偏鄉教育、綠色觀光、資源再生、法律整合資訊、視障生地理學習、媒體識讀等,反應學生從生活週遭觀察真實議題,回應社會公平、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等多元面向的挑戰。

 

本次競賽最大贏家是大專組「法郎」團隊的作品「LAW網之魚—藉多模態模型技術提供微型創業法律整合資訊」連中三元,囊獲大專組優選、評審團特別獎及海報人氣獎,藉由提供一套具有法律可解釋性的系統,填補相對弱勢與需求的微型創業者在法律層面的保障,其成員均為跨領域、雙主修的優秀學生,表現亮眼。

 

大專組優選及評審團特別獎得主「築夢客鄉」團隊的作品「PBL 教育與地方創生的新章」築夢客鄉對已知偏鄉議題進行了深刻的再框架 (reframing),並提出了一套整合文化、教育、科技、經濟等多個面向的解決方案,透過 PBL 和數位工具賦予學生能力、連結在地產業,並規劃長期的永續與複製機制,評審團給予高度肯定,期許未來發展性;綜合組優選「萬個銅鑼燒」團隊的作品「擴增溫度:浪浪的AR新視界」亦獲得海報人氣獎,作品運用 AR 技術結合流浪動物議題,以互動、教育、情感連結的方式推廣公益,切入點佳且具吸引力。

 

本次競賽不僅展現學生在創新科技與社會實踐的跨域整合能力,更為永續發展注入全新行動動能。國立政治大學表示,期望透過這場成果交流與表揚盛會,匯聚社會各界對永續議題的關注與支持及對永續行動的重視,見證青年學子如何以行動回應時代需求,為社會注入更多正向改變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