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5/07/10:傾聽海洋-認識活化石.19世紀西方殖民與燈塔興建潮

認識活化石.19世紀西方殖民與燈塔興建潮

2025-07-10 臺北總臺
認識活化石.19世紀西方殖民與燈塔興建潮

傾聽海洋07/10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活化石還是一個嚴謹的科學概念嗎

 

多數人都懂活化石的意涵,也能輕易 舉出一些代表性物種,但是如果要嚴格列 出幾條可供檢驗的定義,就會發現這確實 不容易。一般而言,活化石指的是某些今 天還存活的生物,其具備以下幾項特徵: (一)牠們擁有某種非常古老的特徵,並 能與某個古老的化石族群產生緊密的連 結。(二)這些物種與古老的祖先關係密 切,可能是其「嫡系」子孫。因此與現存 大部分生物親緣關係較遠。(三)活化 石無一例外都是地質滅絕事件中的倖存 者,是昔日龐大家族僅存的殘餘子嗣。活 化石都是單獨或極其稀少的存活著,為過 去的繁盛留下紀錄。(四)活化石生物通 常存活在封閉而且穩定的生態系中,低度 的演化壓力使其能保存祖先的外型或生活 模式。 

 

本集內容可參考第126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奧秘海洋》期刊,可網路搜尋奧秘海洋部落格,有全文瀏覽,亦可上博客來等網路書店訂購。參考資訊https://oceanomics.blogspot.com/p/2023_2.html?m=1

 

 

 

 

來賓: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李世緯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19世紀西方殖民與燈塔興建潮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西方世界興起一波興建燈塔的風潮,特別是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國家,也應西方列強的要求而進行燈塔的建造。過往學界處理近代燈塔在中國與東亞的相關問題,多與帝國主義的發展一同討論,如畢可思 (Robert Bickers) 及陳詩啟等。然而,近代燈塔的問題亦可從技術面、實用面兩個方向探討,西方科技人才投入中國與東亞的燈塔建設也並非僅為圖利自己。換言之,燈塔也可被視為因應全球化而發展的特殊「基礎建設」 (globalized infrastructure)。再者,燈塔的普遍設置,使得航運風險與成本降低,有益於人員與物質往來,從而形成「基礎建設造成的全球化」

近代燈塔興建的熱潮,由幾項原因所致:一、需求增加。二、貿易與交通的成長。三、個別因素。首先,隨著十九世紀輪船成為世界重要的航行工具,必須停泊港口進行煤炭補給。因此,以燈塔提供港口照明的需求增加。其次,十九世紀以後的航次日漸頻繁,相應的船難案件也有所增加,(但比例下降),航道的安全性也日益重要。再者,個別燈塔的興建有其理由,如畢可思教授認為鵝鑾鼻燈塔是因為羅妹號事件 (the Rover incident) 而興建。另外,燈塔的地理位置大多靠海且偏僻,以提供船隻航道導引的功能。

來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國棟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我不能說〉 林禹瑄

《春天不在春天街》

 

路已經走到盡頭我不能說

遠方的海灘

只有更黑的天色我不能說

柔軟的雲都在下沉,善良的眼神

都懷有惡意我不能說

去見你的時候

搭一節失速的車廂

冰冷鐵軌上有人側臥

等待永夜降臨

我不能說

 

這是最壞的未來

炮彈落在醜陋的房子上

像血落進火裡

我不能說,陰影裡的人

把自己裝進黑色的箱子

渴望一個帶刺的擁抱

我不能說

看不見你的時候

爬上一棵瀕死的樹

做遍所有鮮豔的夢

寂寞令我快樂我不能說

殺戮令我安全我不能說

 

我不能說,黑暗的海灘上

殘忍的鬼

也流紅色的眼淚

我不能說,沒有人願意說謊

沒有人願意點燈

相信瞎眼的人

 

都特別誠實

我不能說,必要的時候

換一個羞恥的表情

恨所有畸形的人

必要的時候我也愛你

前往世界夜晚較長的那邊

路走到盡頭我不能說

有人因此而死我不能說

無家的鳥落在豐收的田裡

我不能說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