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0/06/30:生活 In Design-地球教我們的事單元:環境教育.主題:台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我們的島

台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我們的島

2020-06-30 臺北總臺
台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我們的島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十二年,共累積了超過三十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

 

1998年,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至今。重要紀錄片作品有《獼猴列傳》《獼猴的戰爭與和平》《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海》等。多項作品入圍並獲得國內外重要影展獎項。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在地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台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汙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台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台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汙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台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6月30日「生活 In Design- 地球教我們的事」.專訪

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導演-柯金源

 

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生活 In Design 即時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