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0/03/02:生活 In Design-話題星期一單元:教育文化趨勢.主題:查某人的二二八-轉型正義中的性別視角

查某人的二二八-轉型正義中的性別視角

2020-03-02 臺北總臺
查某人的二二八-轉型正義中的性別視角

轉型正義所處理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對受國家暴力對待的受害者.透過以行政程序.公共訴求.及物質形式給予平反.在台灣及許多社會.對國家暴力受害者的定義.往往是指被牢禁.傷害或殺害的人.他們是轉型正義工作所主要平反的對象.

在這個國家暴力受害者定義下.另一關係分類相對應地出現:受害者家屬。

那些被國家暴力所牢禁.傷害或殺害的父母.配偶.小孩等.就被歸類為受害者家屬.他們在轉型正義過程中.常以補充者的身分來說明.佐證或控訴國家暴力對他們家人的傷害。

在家庭作為國家社會最基礎的組成.因而家人關係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緊密的經濟及家庭關係對象時.這個以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屬二分來界定誰才是轉型正義的平反對象.往往就沒有看到或忽視了所謂的受害者家屬們的受害經驗.他們因為是受害者在法律上及社會上最直接的關係人.因而直接承受政治暴力的傷害及影響。

當許多台灣男人在一九四七年被國民黨殺害或監禁的同時,許多這些男人的妻子與家人也成為二二八最直接的受害者,而且是在漫長的政治戒嚴中受苦、恐懼。

228事件當中,被殺害的受難者,絕大部分是男性,大量女性成為「政治寡婦」,在那個保守、女性就業不容易的年代,一夕之間,得擔起全家生計,並承受持續四、五十年的喪親之痛、政治恐怖、經濟困境與社會污名,過去談228創傷,卻甚少談到「查某人的二二八」這個面向。這些228受難者家屬,其實不只是受難者家屬,也是228的直接受害者,她們直接受害的身份卻未受官方認可。

細談查某人的二二八,看見政治寡婦的生命故事,承認228受難者家屬在政治暴力下的直接受害身份,不但提醒我們228不只發生在1947年2月28日當天,也讓我們更深刻地體認到,政治暴力不僅殺害生命,造成過往的悲劇,也衝擊著整個社會,以及我們共存共活的未來。

 

3月02日「生活 In Design- 話題星期一」.專訪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沈秀華教授

 

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生活 In Design 即時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