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18/10/29:生活 In Design-青年打造理想國單元:青年公共事務、參與哲思與討論.主題:青年參政

「青年參政」青年參政是打造理想國度的入場卷?還是毀滅靈魂的一帖苦藥呢?

2018-10-29 臺北總臺
「青年參政」青年參政是打造理想國度的入場卷?還是毀滅靈魂的一帖苦藥呢?

2014年因為服貿議題引發了太陽花學運與佔領行動。太陽花學運表達的不僅是青年世代對代議政治失能的直接抗議,也反映了年輕人對自身未來與台灣前途的徬徨及焦慮,以及對於資源掌握與既得利益者姿態的反抗。

於是,以七八年級生為主的新生代,走上街頭表達立場、利用科技現場直播、透過網路糾集群眾,把傳統的「議會協商政治」、「政商立場媒體」都擺在一邊,撼動了許多民眾跟知識份子。

透過網路與科技,新生代的「政治行為」與「內容傳播」的運作方式與過去的社會運動截然不同,並展現了嶄新而巨大的公民運動力量。雖然這次學運來自學生跟公民團體,起源是因為經貿議題與背後的統獨主張,但是也開始了各世代、各領域對所謂「世代對立」或「價值差異」的思考與討論。
除了世代議題,學運另外一個引發的思維與風潮,就是公民參與政治的可能性。

在過去,一般人的政治活動參與方式,除了把票投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之外,頂多就是在茶餘飯後跟親友討論政治人物或政策利弊,很難想像除了擔任公職或參選從政之外,還有什麼能立即而實際地影響政治或政府的可能性。但太陽花學運的諸多活動,從佔領立法院、街頭公民教室、反服貿大遊行,到落幕前的大腸花論壇,都讓許多參與者跟旁觀者發現,原來參與政治活動,可以不用從政,不用專職,只要你願意表達立場、拿出行動,甚至可以用輕鬆或生活的態度,都有機會影響身邊的人,以及政治人物或政府機構對政策的立場。

而如同理財顧問都會告訴我們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政治也是一種「你不理它、它不理你」的活動。

三一八學運為一般人帶來的啟發是,參政,可以不用從政。但唯有參與政治,你才能理解它、改變它,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或反抗。

年輕人參政究竟是打造理想國度的入門票?還是毀滅理想的一帖藥呢?

10月29日「生活 In Design- 青年打造理想國」.專訪:

前立委服務處助理- 楊盛安

國會立委辦公室法案助理- 王偉任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生活 In Design 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節目總覽/生活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