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18/07/16:生活 In Design-話題星期一單元:教育文化趨勢議題.主題:老房子文化運動2.0

「老房子文化運動-讓歷史建物活化.重新為城市說故事」7月16日「生活 In Design- 話題星期一」

2018-07-16 臺北總臺
「老房子文化運動-讓歷史建物活化.重新為城市說故事」7月16日「生活 In Design- 話題星期一」

您知道嗎?

身為北部首善之都.有著時尚光鮮印象的台北市,其實擁有許多人文景觀。古蹟數量與博物館數目,居於全臺灣首位,存在著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特殊風情。

這些房子有的是日據時代文官宿舍,例如位於杭州南路的「錦町日式宿舍群」;有的則是戰後才建築的,例如陽明山的美軍宿舍等,大多屬於歷史建築聚落的文化資產。「這些老房子雖不到古蹟等級,但是量體相當大,相當常見,散落在臺北各街頭、巷弄,是臺北人共同的城市記憶。」這些房子產權大都來自於國有財產署、臺銀、臺鐵、台電等公部門,但卻無力修復,導致建物無人聞問,而每一次颱風、地震過後就加速毀壞頹敗,無形中成了治安死角與醜陋的都市景觀。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是文化局在2012年開始,所規劃推動的老房子修復運動,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導、規劃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與各建物所有權單位合作設立媒合平臺,讓公營事業單位將各處閒置老建築放到平臺上,藉由媒合機制,以公開評選方式,徵求修復再利用經營團隊,申請者需提出修繕與未來營運的管理維護計畫競逐,通過評選後才予以經營建物之權利。

自2012年推動以來,首創由公部門主導媒合機制,結合民間團隊資金與創造力,協助修復文化資產如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建築,並活化利用;5年來已經讓原有11處閒置破敗多年的公有文化資產得以重生,台北市文化局5年前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民間業者進駐,替老屋改頭換面,至今有11處正在營運,今日再推2.0版,同意修繕費用可抵免租金,使用上也不再限於文創事業,只要能提出好的企劃案,可以開民宿、精品店、咖啡廳,盼替文化資產尋找伯樂。

 

7月16日「生活 In Design- 話題星期一」.專訪: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王秉五科長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https://bit.ly/2I9Pfcp

→播出後線上重聽60天:生活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