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2/01/15:地方創生實驗室-街區文化記憶保存—心起町藝術空間

街區文化記憶保存—心起町藝術空間

2022-01-15 臺北總臺
街區文化記憶保存—心起町藝術空間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歷史街區是人類過去進行生存、生活、生產的活動下,所產生的一種特殊場域,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涵蓋居住與經濟活動的空間形式。

台灣的歷史街區保存,在不同年代與政策工具下,都可看到台灣對歷史街區保存活化的努力。

在歷史街區,可以討論公共空間與文化治理的嚴肅議題

也可以是生活在當中巿井小民,,延續在地文化的柔軟故事。

其實街區文化保存及發展是活絡地方的一個必然,街區文化會與改造後的老屋、或修復後的空間,串連成一個帶狀的無圍牆博物館,有助於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接下來,搭配適當的經營管理方案,就成為地方創生的基地。

不過,歷史區域保存與再發展的課題,必須以有機保存為前提,形成永續發展的機制。所以說,歷史街區的保存應該回應生活環境的本質,才有延續的意義。

為了瞭解文化資產角度的地方創生,小風為朋友們安排了4集不同的歷史街區,他們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發展,也突顯了在不可逆的現代發展中,他們的重要位置。

 

今天地方創生實驗室裡,

創生Action】行動來到1個歷史街區萬華隆昌街的心起町。

萬華隆昌街是萬華直通西門町紅樓的重要通道,清朝開墾時期,運送物資必走官道,走長沙街就必定經過隆昌街,整條街約160公尺,窄窄的巷弄裡,聚集過許多的商家。日治時代是宿舍區,陸續改建成洋樓,還有雜貨店,艋舺、西門町的小朋友都來這邊買玩具。

李家維從小在西門町長大,將荒廢二十多年的老房子承租下來,因為念舊,家維用二手老電影座椅、投影機、幾張海報,與散落擺放簡單的老物件,電影放映後整個空間就是微型電影院。

這個充滿懷舊感的咖啡廳吸引著來往的旅人到訪,為旅程添加驚喜的元素。

這集也邀請了很厲害的策展人林正尉,跟家維還有小風一起聊聊心起町這個藝術空間的重要性。

 

隆昌街在歷史的洪流中,歷經清領與日治時期的重要交通要塞,過往的繁華有史書可以見證。李家維承租下荒廢多年的老房子後,以電影元素串聯起整個空間的氛圍,吸引附近居民與觀光客,愈來愈多人因為社群網絡的分享,走進巷弄內聽講座、看展覽、參與表演,疫情下,重新串起人與人的連結。

雖然家維很謙虛保守,但心起町為大眾串起街區的過去與未來,如正尉所說,心起町給西門町,老萬華一個逗點,找回很多人的共感,在這個承先啟後的時光機裡,花一點時間,看看路人,欣賞牆上的樹影,也許我們可以想像出更豐富的在地故事呢!

配合今天的主題,地方顯微鏡單元,小白會為我們聊聊萬華的特色~

趕緊跟著地方線民李家維 進入今天的主題故事吧~

 

*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