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1/03/11:傾聽海洋-傾聽海洋-鰻魚生活史.宜蘭捕鰻人的故事.為海洋讀一首詩-討海五則/陳育虹 火焰花 (節錄)

傾聽海洋-鰻魚生活史.宜蘭捕鰻人的故事.為海洋讀一首詩-討海五則/陳育虹 火焰花 (節錄)

2021-03-11 臺北總臺
傾聽海洋-鰻魚生活史.宜蘭捕鰻人的故事.為海洋讀一首詩-討海五則/陳育虹 火焰花 (節錄)

傾聽海洋11日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鰻魚生活史

講到鰻魚,我們都會想到日式料理中的鰻魚飯,其實日本人眼中最好的鰻魚苗多來自台灣!

鰻魚是一種耳熟能詳的食材,牠們生活史卻超乎想像地複雜。日式料理常見的白鰻(又稱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幼體出生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剛孵出的鰻魚幼體為半透明、幾乎沒有運動能力的「柳葉魚」,循著洋流漂到大陸邊緣時第一次變態為「玻璃鰻」,漂浮到河口的玻璃鰻開始累積色素,就是每年冬天海口魚人撈捕的「鰻線」,在淡水成長的玻璃鰻成為「黃鰻」,經過數年的發育才再一次變態為「銀鰻」,需要回到海裡才能達到真正的性成熟、配對產卵。

每當秋冬交替,東北季風吹起,一波波鰻魚苗,隨著海潮往河海交界游動,宜蘭的海岸邊,也開始熱鬧起來。許許多多逐鰻苗而居的討海人,在河口搭起帳篷,開始長達四個月的捕鰻生活。

有人說,鰻苗是窮人的年終獎金,小小的鰻苗,一直是討海人眼中的白金。夜晚宜蘭壯圍的海岸邊,數不清的身影,正拖著手拉網,在潮水中來來回回緩步移動,用身體對抗海浪洶湧的力道。走累了,漁民就上岸,在微弱燈光下,尋尋覓覓那細小而透明的戰利品。

鰻魚,是種神秘而特殊的野生動物,當牠來到你的餐桌前,曾經漂流了三千公里的旅程,因為討海人的竭力捕撈、養殖場的培育,最後才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近四十年來,鰻魚的數量減少了95%,在我們還來不及揭開牠的神秘面紗前,是否就將面對鰻魚消失的危機?

 

來賓: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博士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宜蘭捕鰻人的故事

來賓:財團法人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討海五則/陳育虹   節錄       。

火焰花

 

火焰花點燃了海

你是豆莢裡茫然的因

困頓的果

等待熟成爆裂腐朽重生且傾身

望向焰火心底的藍

不動的藍

討海人說海是不動的沸騰

兩隻招潮蟹在礫岩上切磋愛海風訥訥

海瞇著寶藍貓眼迂迴趄近

海是伴侶還是夜襲者討海人不透露

 

 

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