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友善列印
2021/04/17:地方創生實驗室-嘉義東石「放伴」的農村再生策略—女力也能撐起一片天!

嘉義東石「放伴」的農村再生策略—女力也能撐起一片天!

2021-04-17 臺北總臺
嘉義東石「放伴」的農村再生策略—女力也能撐起一片天!

「環境永續」在臺灣已經是各領域發展的主流思維,政府制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以及最新完成的全國國土計畫都是對保護環境資源 的積極的回應,人類再也不能對環境生態 予取予求。

「地方創生」的 在地創生策略當中,必須認知環境調適的重要性,過程中 擾動地方 和 凝聚地方意識的過程 就是建立社會資本的過程,當群體有共識之時,也就是擁有復原能力的同時。 這個話題聽起來很像不容易理解,但其實就是人與土地的關係,要怎樣運用,怎樣保護,怎樣修復,大家有共識後一起來做。

 

創生atcion本集來到嘉義東石

嘉義東石原來是擁有綠金、白金和藍金的美好農村,但過去因為養殖業抽取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之後不敵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及海水倒灌,一次又一次的造成人與土地間的傷痕。人走了,財去了,跟許多農村一樣,只剩下高齡人口。不過 東石塭仔社區憑著農村女力,撐起改變地方面貌的一片天。等會來聽聽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吳淑芳總幹事帶來的分享,淑芳姐同時也是東石50分創辦人,她帶著社區裡的婆婆媽媽以共伴精神,擕手創造社區產業的共好,待會來聆聽婆婆媽媽的共好心法。

當然還有線民報報地方顯微鏡,為朋友們準備豐富的內容,不容錯過。

在美好的周六下午 歡迎您加入地方創生實驗室,一起來說說家鄉、聊聊地方,參與每個地方對未來的想像

 

*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