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親子不講理

教育性的玩具

2025/11/04
單元介紹

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玩昂貴的「教育性玩具」時,你是否也曾懷疑:買不起這些玩具,會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嗎?


洪蘭教授分享一位母親的困惑:擔心買不起教育玩具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她指出,真正的「教育性玩具」並不在價錢,而在參與與創造。她回憶童年的跳房子、丟沙包、踢毽子等遊戲,全都是動手動腦、訓練身心的最佳教材。這些遊戲讓孩子學會動手、協作、解決問題,也培養了「靠自己、不求人」的精神。相較之下,現代孩子習慣動口不動手,動不動就說「我不會」,其實是失去了親身嘗試的機會。


她強調:「凡事要求人家的,事情都不會成功。」只有具備獨立能力,才能面對變化的世界。與其花錢買塑膠玩具或報名腦力開發課,不如讓孩子親手做玩具,既能訓練創造力,也能養成環保與自立的態度。正如古人所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洪教授最後回信給那位母親:「沒有什麼叫『教育性』的玩具,教育性在孩子的心與手。」在AI與科技包圍的時代,最珍貴的能力不是操作,而是創造。當孩子學會用雙手改變世界,他就不再需要用金錢定義成長的價值。

親子不講理

親子不講理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