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常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當順利變成習慣,幸福也會悄悄變淡。
洪蘭教授在本集指出,許多教師認為「感恩」是當代教育最難教、也最該被強化的能力。孩子若不懂珍惜,就容易抱怨、容易遺忘他人的好。從神經科學來看,大腦會習慣於獎勵,昨日的驚喜會成為今日的理所當然,進而形成「不滿」的感覺。她以猴子實驗說明,多巴胺的分泌與「期待差」有關,當我們把順利當作常態,就難以再感到快樂。
洪教授強調,父母若過度代勞,孩子就失去了感恩的契機。她舉例一位母親因為幫孩子準備衣物,反被指責「怎麼沒放好襪子」,說明當好意變成義務,感恩就消失了。感恩必須透過體驗與感動而生,不能靠說教。
從宗教的祈禱到日常的一聲「謝謝」,感恩都是提醒自己不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正如節目所說:「人必須先匱乏,才懂得感恩。」學會體會、懂得回應,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