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永續生活on air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實踐與挑戰

2025/06/29
邀訪來賓:陳杰峰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
單元介紹

當我們談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的第三項──「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3)──往往被視為醫療體系的責任範疇。但在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整形外科醫師、公共衛生學者暨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峰的眼中,這個目標的實現,其實更深刻地根植於每一個人的日常選擇與生活態度。

 

陳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將國際公共衛生的框架與在地實踐結合,並特別強調:「改善四大非傳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是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行動。」這些疾病與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與空氣污染息息相關,而這些風險因素,正是導致地球環境惡化的源頭之一。換言之,健康的生活型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地球負責。

 

他的理念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深植於個人實踐。他每週安排蔬食日、選購環保材質衣物、每日步行七千步,將抽象的永續概念轉化為可感可行的生活步調。他常說:「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每天選擇的總和。從一頓餐、一趟步行、一件耐穿的衣服開始,我們不只是在守護地球,也是在投資我們與下一代的健康未來。」

 

在教學與研究上,陳教授也致力於推動永續公民教育,開設環境、健康、ESG相關課程,並積極透過學術與社區連結,傳遞「地球健康與人類健康密不可分」的觀念,這也是考科藍台灣長期推動的重要核心。

 

他同時也提出醫療產業面臨的三項轉型方向:從治療走向預防、從高碳轉向低碳、從個別照護邁向整體系統創新。他認為,永續醫療不僅是診間中的病患照護,更涵蓋綠色醫院的建設、AI與大數據的精準醫療、以及提升弱勢族群可近性的社會改革工程。

若我們願意從個人健康開始思考,就會發現永續生活並不遙遠。

 

對陳教授而言,健康與永續的關係是雙向而深刻的。我們的生活方式,能預防疾病,也能減緩氣候危機。從一個人的選擇開始,便有可能影響整個社會,我們不只是在改變自己,也是在為下一代築起更健康、更平衡的未來

 

在本集《永續生活 on air》節目中,邀請你走進陳杰峰教授的世界,聽他談如何從一位醫師的視角,在生活與制度中實踐「健康即永續」的信念。

 

📍歡迎免費下載由陳杰峰與郭耿南教授主編的《改善非傳染性疾病以邁向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分析》

     全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1-7/

謝若男主持人  台北醫學大學 陳杰峰教授

謝若男主持人 台北醫學大學 陳杰峰教授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