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與青少年的憂鬱傾向明顯增加,不僅在臨床數據中反映,也在許多家庭的日常中浮現。面對孩子的情緒困難,家長往往感到心急卻無能為力。這集《看見家庭的力量》我們再度邀請臨床心理師柯書林(K老師),帶我們一起看見兒少憂鬱背後的訊號。
K老師從臨床觀察出發,分析現代兒少憂鬱上升的社會背景,包含教育制度與社群文化的變化。他也提醒家長,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的表現往往與成人不同,務必特別留意孩子在生活作息中的細微改變。
除了問題發生後的應對,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預防。在家庭中有一些常見但容易忽略的互動與溝通模式,其實可能加劇孩子的情緒負擔。K老師分享日常可落實的親子對話方式,協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進而降低陷入憂鬱情緒的風險。
兒少心理健康的支持不能只靠家庭,藉由這集的訪談內容,呼籲家長、教育工作者與社會一同打造更有韌性的支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