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台語創作心路歷程,楊逸文堅持教學傳承
國小時候曾在台南,給爺爺、奶奶帶大的楊逸文,因為後來父親的離世後,跟著媽媽回到台東。
國中因為愛上彈吉他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也因為想寫一首歌記念父親,而試著用自己的母語「台語」創作,原本卡關的副歌歌詞,在試著轉換成台語的思維後,反而更貼近自己的心聲。用自己的母語反而把情緒描述得更到位,也和創作的曲式更一氣呵成。
來到台東後,他持續在彈吉他,也繼續自己的台語創作。平時也靠著在台東教彈吉他,把自己喜歡的也擅長的和學生分享。現在他彈奏、創作的吉他,也都有恩師們的加持,他也把過去的學習經驗以及汲取到的生活歷練、創作心得,帶著師父們送的吉他,繼續教著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們。
堅持用教學的方式傳達自己的音樂想法的逸文,曾經把自己的創作錄成完整的作品,但卻因為自己的「龜毛」而把作封印起來,要聽到他的創作,只能聽「現場」。
很少辦音樂活動、演出的他,今年破天荒的舉辦了個人台語創作專場,在台東的唯一一場就在8月16日(六),「攏是心內話」楊逸文台語創作專場 台東場,他將帶給大家這10多年來的個人創作作品,也分享他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