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間的旅遊補助,讓我走進了建和鹿寮,意外地認識了當時剛創業的潘晨綱;多年後,我們在教育電臺,聊著當年的相遇,分享著他在地創業、創生的歷程,他說:「還在繼續,還在努力,因為目標還沒有完成。」
在建和部落長大的潘晨綱,因為大學時暫離家鄉去屏東念書,卻因為參加學校的原住民社團而反思自己對部落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畢業後在部落裡協助公共事務,也開始慢慢地找回自己對家的認識。
曾經在工程公司上班的他,一開始也是過著正常上下班的生活,然而因為慢慢地熟知部落的文化及參與工作之後,參與了部落的計畫執行,他開始在工作和部落計畫當中兩邊奔忙。然而,這樣的蠟燭兩頭燒的過程中,他自己失去了平衡,期間也不斷地在擺盪、遊疑。最後老闆下了最後通碟,要他在工作和部落兩者選擇其一,專心一意;最後他跟老闆要了2年的時間,讓他去嘗試。結果…6年過了,潘晨綱還在忙著部落裡的工作,計畫的藍圖還在成長,從一開始的草創到現在的改造,建和鹿寮還在成長,而部落裡的計畫和產業發展還在持續中。
從當年的草創時期的認識到現在,幾年過去了,潘晨綱結婚也在家鄉孕育了下一代,而他和地方的故事也還在編寫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