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給人的印象就是好山、好水,有迷人的自然人文、風景名勝。身為東大數媒系的三位同學,對台東也曾經有刻板印象,卻透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涯,她們探索了海岸、參與撿海廢活動,更透過畢展製作,探討海廢議題,期許用繪本結合數位AR技術,從源頭認識海廢,並從行為改變。
來自台南的王姵蓁、高雄的柯芝迎、屏東的康芷晨,三人因為就讀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製作畢業專題「2050AR海廢教育體驗」。三位女生曾一起探索了台東海岸,參加撿海廢的活動,除了發現海廢的種類五花八門,出乎意料的東西都有,也因為探訪了專家及實際田調而發現,從末端的撿海廢無法真正地減少海廢的產生,而是要從源頭及教育方式帶閱讀者認識並落實減少海廢滋生。
從畢業製作主題的定調,繪本創作、AR程式語言製作最後到配合繪本創作的道具雷雕,三位女大學生用大學四年所學濃縮成結合繪本、AR及道具,並以海廢為主題的「2050AR海廢教育體驗」。三位同學表示,大學四年的學習,除了課堂上的數位媒體學術及實作課程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在台東四年的生活,也把所學的專業應用在這片土地,也曾走入部落探索,台東不只是學習的場所,更是她們創作的靈感和放鬆心情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