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巴查音House

巴查 音House ( EP39張惠妹:從《姊妹》到《偷故事的人》——一個世代的呼吸與心跳 )

2025/09/27
單元介紹

當電台的紅燈亮起,我們把音量調到一個剛剛好的位置,聽覺開始像海面一樣起伏。

有人說,張惠妹的歌,像是一種體感:情緒會先在胸口聚攏,然後順著每一個字的尾韻,散到四肢,

最後在靜夜裡讓人覺得世界被理解了。從1996年的《姊妹》開始,

她不只是唱紅了幾首KTV永遠的點歌金曲,更把一個世代的生活感、語言感、甚至愛與失落的總和,

雕成一張張專輯的樣子。

 

她一路跨越公司更迭、音樂工業技術變化、串流平台的浪潮,以及身份的轉換——從主流華語流行的天后,

到以阿密特之名打開的實驗與自我;從城市的夜,到部落的根。

今晚,巴查音House要帶你以「專輯為單位」走一趟阿妹的旅程。每一張專輯都是當時她的坐標:

在那個年份,她關心什麼、她的音色怎麼改變、和誰同台創作、她讓哪一種旋律在華語樂壇成為新的標準。

 

這不是歌單式的速覽,而是一次把音樂當成時間文檔的深呼吸。我們會從出道首張《姊妹》談起,

說她如何把「妹式情歌」鑄成大家都懂的語法;到《Bad Boy》把節奏和靈魂感推前;

到《牽手》與《我可以抱你嗎?愛人》把抒情與開場式舞曲並置,讓張雨生留下的火種延燒;

再到《真實》《勇敢》《也許明天》那幾年,她嘗試把自我拉進更赤裸的聲線;然後是《我要快樂?》回望與歸零,重建一種坦白;

《Star》以更國際化的編曲與合作,立起另一次高峰;《阿密特》與《Amit 2》則像兩次雷鳴,讓性別、身分、社會議題衝破流行框線;

最後《你在看我嗎》《偏執面》《偷故事的人》,她用成熟的敘事,讓每一首歌像一個人的側臉,被光影細細刻出。

 

把音量再往上推一點吧。等下你會發現,那些你以為已經熟到不能再熟的旋律,今天會在你耳裡換一種表情;

而那些你曾經錯過的B-side,會在專輯脈絡裡突然變得必不可少。這一夜,我們把張惠妹當作一部活著的流行史來讀,

讀她的狠、她的柔、她的吶喊、她的沉默。準備好了嗎?音樂,出發。

EP39

EP39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