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一起展開一趟橫跨大洋的旅程,沿著古老的海路,聆聽「那些來自南島的聲音」。
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語言文化群體之一,從台灣出發,向東到達太平洋島嶼,
向西抵達馬達加斯加,向南延伸至紐西蘭、澳洲北境,橫跨了半個地球。這樣的分布不只是一張地理地圖,
而是一張聲音的網絡。每一個島嶼、每一片海域,都承載著歌聲與故事。當我們把耳朵貼近這些音樂,
我們聽見的不是單一的旋律,而是幾千年來航海的腳步、家族的呼喚、族群的記憶。
今天,我們要帶著大家走進這些歌聲。
來自紐西蘭的 Maisey Rika,用毛利語吟唱生命的脆弱與力量,她的聲音裡有一種帶著靈魂的溫度,
提醒我們語言就是家園;Rob Ruha 被譽為「soulful haka」的代表,他的音樂將 haka 的力量與靈魂樂的溫暖融合,
既有傳統的根,也有當代的力量;來自澳洲的 Baker Boy,則用 Yolŋu Matha 與英語的交織,在嘻哈節奏裡訴說青年世代的自信;
Jessica Mauboy,憑藉著 R&B 與流行嗓音,成為澳洲最受矚目的原住民女歌手之一,把族群的故事帶上國際舞台。
我們也會聽到來自太平洋的 Te Vaka。這個由 Opetaia Foa‘i 成立的樂團,將傳統的太平洋打擊樂與世界音樂融合,
甚至讓他們的歌聲在迪士尼電影《Moana》中傳遍全球。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 George Telek,到菲律賓的 Joey Ayala 與 Bayang Barrios,
再到馬達加斯加的 Rossy,他們都在用音樂書寫自己的土地與族群。
這些歌聲有時溫柔,有時強烈,有時像搖籃曲一樣輕輕呢喃,有時像呼喊一樣震動人心。它們之所以珍貴,不只是因為旋律動聽,
而是因為裡面藏著對土地的愛、對語言的守護、對族群的驕傲,以及對未來的盼望。
在這個節目裡,我們不是單純把這些音樂當成「世界音樂」或「異國風情」的標籤,而是把它們還原到最真實的脈絡:
它們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集體記憶的承載者,是社會議題的回聲,是文化認同的根基。當我們聽見這些音樂,
就像在一個遙遠卻熟悉的家門前,聽見有人點燃火堆、唱起古老的歌謠。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用耳朵,搭乘一艘看不見的獨木舟,從台灣出發,順著洋流,去到太平洋、印度洋,
甚至更遙遠的島嶼,去聽那些仍然在歌唱的南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