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AI讓學習與創作的門檻前所未有地降低,也讓焦慮悄悄轉向了內在。從傳統產業的轉型,到青年世代對「自我」的重新定義,我們談當代人的焦慮與存在感危機:當社會結構的框架瓦解,我們如何在開放與流動的時代中,重新找到「我是誰」的安放點?當真實與虛擬的界線逐漸模糊,也許「焦慮」正提醒我們——唯有面對生命的深度,才能再次感覺到自己仍然存在。
音量
80%
哲學來敲門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2025/09/16
單元介紹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 11/042025慎獨:劉宗周的人譜與心靈修養
邀訪來賓:蘇子媖 中央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 10/282025王守仁的讀書與行路
邀訪來賓:蘇子媖 中央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 10/212025淺談朱熹的讀書心法
邀訪來賓:蘇子媖 中央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 10/142025誰定義了「正常」?
邀訪來賓:黃涵榆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 10/072025根植神經科學的實用指南《神經可塑性》
邀訪來賓:黃涵榆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 09/302025《墨子的平民哲學》:從幫派組織到兼愛精神的現代啟示
邀訪來賓:曾暐傑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 09/232025走進莊子的思想世界
邀訪來賓:曾暐傑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 09/092025極簡,不只是減少
邀訪來賓:紀金慶 哲學博士 / 林晴晴 講師
- 09/022025《民主之眼》用鏡頭見證台灣的覺醒與自由之路
邀訪來賓:鍾宜杰 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