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越來越快速,我們要如何應應科技的變化?
所以應該從教育開始說起~
這次邀請到教資訊的老師來跟我們聊聊國中教育現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指出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係指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
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此項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是跨領域的核心素養,涵蓋了現代社會生活當中不能或缺的「科技」、
「資訊」、「媒體」等三類概念的複合構念,此項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雖然可以細分為三類概念,但在現代科技進步、
媒體發達的資訊社會當中這些概念互動關係密切,彼此跨界相互交集成為現代公民生活所須具備的核心素養。
此項現代公民生活所須具備的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因應學生身心發展階段,在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與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等循序漸進,規劃成為國民小學(E)「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國民中學(J)「J-B2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並察覺、思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U)
「U-B2具備適當運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之素養,進行各類媒體識讀與批判,並能反思科技、資訊與媒體倫理的議題。」等不同教育階段核心素養,
循序漸進進行各個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的垂直連貫。
B2的「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除了可發展為國民小學「E-B2」、國民中學(J)「J-B2」、高級中等學校教育「U-B2」等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外,
另一方面,可以設計成為不同教育階段的不同領域/科目課程綱要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利教師可以透過「部定課程」的各種不同領域/科目課程及
「校訂課程」不同類型課程,進行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核心素養的領域課程設計與跨領域教學,以引導學生透過各種不同領域/科目與不同類型課程學習此項核心素養。
例如,國小自然科學領域「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國中自然科學領域「自-J-B2能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源,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
培養相關倫理與分辨資訊之可信程度及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以獲得有助於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資訊。」;以及高中自然科學領域
「自S-U-B2 能從日常經驗、科技運用、社會中的科學相關議題、學習活動、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適度運用有助於探究、問題解決及預測的資訊,
進而能察覺問題或反思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的內容,以培養求真求實的精神。」
又如,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社-E-B2認識與運用科技、資訊及媒體,並探究其與人類社會價值、信仰及態度的關聯。」;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社-J-B2理解不同時空的科技與媒體發展和應用,增進媒體識讀能力,並思辨其在生活中可能帶來的衝突與影響。」;
高中社會學習領域「社-U-B2 善用各種科技、資訊、媒體,參與公共事務或解決社會議題,並能對科技、資訊與媒體的倫理問題進行思辨批判。」;
國中科技領域「科-J-B2理解資訊與科技的基本原理,具備科技、資訊、媒體的應用能力,並能分析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以及高中教育科技領域「科S-U-B2 理解科技與資訊的原理及發展趨勢,具備科技、資訊、媒體的整合運用能力,並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社會、環境等之關係。」,
而且更可透過教育行動研究,進行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課程設計,引導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學習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的核心素養,
呼應「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先進國家與我國學者所進行的「核心素養」研究;
一方面期能協助我國國民個人發展獲得「優質生活」,另一方面促進社會發展協助人類因應「優質社會」生活,以促成「成功的個人生活」及「功能健全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