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博物館自由行09/11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台北偶戲館」
台原藝術文化基⾦會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個⼈收藏數十年的戲偶,在臺北市政府縝密籌畫,並透過威京集團京華城社區回饋計畫案,成立台北偶戲館,讓珍貴的典藏品得以永續保存。自2004年開館以來,長期推動典藏品展示、演出教學等活動,達到偶戲推廣與教育功能。台北偶戲館自2004年開館,持續深耕典藏、展示與教育推廣,近年逐步發展為「偶戲實驗創作交流平台」。透過展演策劃、公眾活動與跨域實驗,推動傳統與當代語彙的匯流,成為創作者實驗與觀眾參與的共享場域。以傳統為根基,媒合跨域藝術與國際資源,激盪全新的偶戲觀點,作為一個促進創意實驗、技藝交流與文化對話的開放平台。
更多有關「台北偶戲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典藏國家珍貴歷史記憶-國家檔案館
台灣首座國家檔案館由九典聯合建築設計,座落林口紅土台地,規劃地上 10 層、地下 2 層空間。建築以紅土沉積為靈感,環繞原生林地,形塑「建築藏於森林中」的意象,象徵歷史記憶的層疊與沉澱。基地原本是一片近二十年自然生成的林地,擁有典型的中低海拔林相。建築團隊將建築配置在基地東北角的大部分先驅樹種區,也就是那些最早在空地上長出、生命力旺盛的樹木,保留了大片成熟森林,營造出被自然環抱的寧靜空間,並設計一條緩坡,引導訪客穿越林間,抵達樹冠高度的入口廣場。整棟建築的紅土色量體向上堆疊至 50 公尺高,頂部以通透玻璃帷幕收尾,象徵歷史的層層累積與指向未來的延伸步入其中,建築與周圍的森林形成一種沉靜的氛圍。這座新館不僅是保存國家記憶的重要基地,更以相當於200座台北101大樓高度的館藏量,成為全台矚目的文化亮點。
館內可典藏長達100公里的檔案,與圖書館、博物館並列的國家知識體系的三大支柱。戶外園區占基地3分之2,保留原生喬木、設置生態曦月池、綠林坡道、林間劇場及地景藝術等,綠意環繞,自9月2日起開放全民免費入場,希望啟迪民眾對歷史記憶的想像,讓檔案更親民、為民所用。
除了典藏與行政功能外,國家檔案館也整合了多元的公共服務。1至3樓設有免費開放的常設展廳與特展廳、兒童體驗室「阿凱將小屋」、閱覽中心與文創商店,更與WALK IN Café合作推出咖啡廳,讓參觀者在探索檔案之外,也能喝杯咖啡、享受庭園綠意。
來賓: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