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博物館自由行08/28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楊英風美術館」
楊英風美術館座落於台北市人文薈萃的南海學園,鄰近史博館、藝教館、植物園等文化重鎮,濃厚的藝術、學術氣息於一聚集。 館內一年數檔的楊英風回顧展與一場藝術家交流專題展,不定期國內外國家級館際合作邀請展出;舉辦人文藝術講座、藝文活動與小小藝術家研習營等推廣活動。是 一個結合人文、生活、美學、創意、與租借的多功能藝文空間。。 更多有關「楊英風美術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臺灣林業開發與轉變
臺灣森林面積超過200萬公頃,占全島面積一半以上,林木蓄積相當豐富,而森林主要功能為提供各界木材需求,並可間接涵養水源,支援農業生產以及工業發展。由此可知,森林實為臺灣經濟命脈,與安身立命的屏障。回溯臺灣森林的經營政策,自清領後期開始整理林地資料,到了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為開發山林,投入林業測量、調查與登記作業,奠定林業發展行政基礎,並建設鐵路,引入大型採伐機具,投入大量人力開採,實已具備林業經營的規模。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將各項資源投入戰場,加上美國轟炸臺灣各地,癱瘓林業的營運。
戰爭結束後,臺灣各項產業亟待復原,林業更是不可或缺,舉如房屋修建、器物製造,以及修建鐵路所用到的枕木,都需要大量木材供應。負責接管工作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設置農林處林務局,掌理林業事務,派員勘察全臺後,擬訂五年工作計畫,擘劃林業發展藍圖,一方面強化造林與保護森林策略,另一方面為加強林場伐木製材作業,以及因應各項復原工程的需求,設置林產管理委員會,掌理太平山、鹿場山、八仙山、阿里山等林場,投入木材增產實務。然而,當時林業接管人手青黃不接,加上二二八事件的衝擊,導致各個林場盜砍亂象頻起,木材供應問題叢生。
1947年5月,臺灣省政府成立,接替行政長官公署綜理全臺事務,將林業事務劃分為林業政策與林木增產,除了著手擬訂林業發展策略,也將林務局改組為林產管理局,接管各大林場、伐木場以及製材工廠,著手調查林場土地面積,整理樹種分布、劃定可砍伐區域以及森林造林面積資訊,投入林木生產作業。
1950年代,我國林業發展深受國際情勢影響,持續引入國際合作事務。在韓戰爆發後,美國協防臺灣,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逐漸讓我國認知到森林是可再生資源,以投入永續經營。期間,在美國協助下,政府派遣林業專業人員赴國外進修、訓練,汲取國際新知,加強技術交流,另外也添購許多新器械,利用新式航測機器,完成全省森林資源與土地利用的航空調查。之後,我國與聯合國合作開展「聯合國協助我國發展林業計畫」,由聯合國投入資金挹注臺灣林業及森林加工業,為林業發展注入資源,帶來林業生產技術改良與產業的升級。
1999年,因應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林務局改隸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成為中央林業主導機關。2023年,再升格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投注森林管理、自然資源經營與森林保育工作。一連串的林業管理組織與制度調整,見證臺灣林業從早期伐木業到現今的多元功能、從生產導向轉為社會教育與生態保育,展現林業管理隨時代演進而不斷創新。
近年來,國人知識普及化,林業教育推廣也成為重要一環,位於臺北市植物園的臺灣林業陳列館,透過展示教育將林業涵養帶入大眾生活。現今更是將觸角延伸至社區、大學博物館、國家森林遊樂區展示館以及各級機關的森林文化園區,深入每個年齡層與各個角落。
展覽連結: 臺灣林業開發與轉變
來賓: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