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真心看世界

20250819真心看世界

2025/08/19
單元介紹

一、【20250人間菩提】菩薩在人間
災難頻仍的人間,是菩薩修行的道場,唯有學習菩薩精神,才能在災難中啟動慈悲心。慈濟志工遍佈各地,面對非親非故的苦難者,總能即時出現,實踐「菩薩在人間」。
不同地區的天災中,慈濟志工現身援助,無私付出讓受災者感受人間有愛,也見證愛的力量能穿越文化、語言與距離。慈濟志工的付出,更啟發本土居民行善,讓善念在苦難中萌芽、生長。
能幫助人是福,更要把握生命的精華時光,踏實精進。心中有法、行中有道,便能守護慧命,傳承法脈,讓「靜思法脈」薪火相傳,代代延續。

二、健康100分~ 彩色人生從「護肝」開始——破解保肝迷思、遠離肝病威脅
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雷尉毅醫師指出,肝臟是沉默器官,除了解毒,還具合成與代謝功能。肝損傷常見原因包括慢性B、C型肝炎、酒精、藥物過量(如普拿疼)、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等。許多人為護肝誤信偏方或過量中草藥,反而傷肝;保健食品如維他命B群等,也缺乏確切醫學證據能改善肝發炎。酒精戒除後,先前的慢性傷害仍存在,需持續追蹤檢查。
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肥胖高度相關,若長期放任,會經歷「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進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會導致肝功能數值上升,5至10年內可能惡化。病毒性肝炎中,B、C、D型會變成慢性,增加肝癌風險;C肝現可根除,B肝則能控制,但曾感染者肝細胞DNA已受影響,加上環境與生活習慣,仍可能誘發癌變。A、E型肝炎雖不致慢性化,但急性感染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
台灣肝病盛行與早期B肝高帶原率有關,現因疫苗與防治政策已下降;未來脂肪肝與酒精問題將成防治重點。肝癌多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步發展,少數因基因直接致癌。早期肝癌多無症狀,需靠篩檢或健檢發現;晚期才會出現黃疸、腹水、疼痛或凝血異常。雷醫師強調,遵醫囑、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定期檢查,是維持「彩色人生」的關鍵。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