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小語『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慈濟走過50多年歲月,從花蓮在地的慈善單位,蛻變成國際NGO,在海外許多國家都有慈濟的善足跡,不少外國使節都親眼見證,看到慈濟人因應賑災需求,做出了許多的貼心設計,多功能福慧床、福慧環保隔屏、桌、椅及環保毛毯等。了解其中製作智慧,也可以認識慈濟這五十年來賑災歷程和上人的法。
◆張雅琴主播(資深媒體人)
有一群人在我們生活中做好事,哪裡有需要志工和媒體都是第一時間到現場,看到藍天白雲的身影讓人安心,做新聞工作也該是如此。
◆陳剛毅執行長(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
感謝有慈濟真好,慈濟的動員與募心募愛,見證台灣的力量由慈濟延伸到世界。
{證嚴上人行腳6月1日雲嘉區志工溫馨座談開示}
『眾生有苦我心不忍,許多事我滿懷感恩』一路走來也將近60年了,從五毛錢開始,不斷的救貧、救災、救難沒有停歇,就算到全球國際,這信念不分宗教信仰,人人有愛來造福 『快要六十年,一輩子做到最後一口氣』
【幸福人生333】黃思賢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
為什麼「333等於20?」,2024年6月23日,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在臺中靜思堂舉辦的「大愛人間 幸福人生」講座,以上人的三三三智慧歸納為二十字箴言,也是他一生受用無窮的法寶。
跑遍國際間參與 賑災的黃思賢,常以這「三三三」向國際人士或煤體介紹證嚴上人。第一個3是,「天下無我不信任的人,天下無我不原諒的人,天下無我不愛的人」。
他說,上人帶領弟子做的慈濟事,是基於互信基石,可昭天下之公信。上人心目中,從未對一個人表示不喜歡或產生惡緣。上人說:「我一生最感安慰的是,我一生很清淨。」
第二個3是「三不爭」,於人無爭則人安,於事無爭則事安。有因緣就盡量去做,無緣就退讓。汙蔑或扯後腿,上人持勘忍心,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黃思賢說,上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該做的事,不退讓。比如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剛成立,上人以「五毛錢」竹筒歲月開啟慈善,遭到許多人的誤解,然而上人認為該做的事,就義無反顧。
特別是半世紀來,難行能行的志業,蓋醫院、1991年的華東水災,第一步踏入大陸賑災,遭遇許多反對聲浪,上人堅定「做對的事」的信念,繼續往前。因為上人以為,只要與世界無爭,這個世界就平安。
黃思賢說:「最讓我佩服的是上人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到『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毅力勇氣;求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健康隊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但上人說他不求身體健康,因為健康不是求來的。有福之人也非求來的,是因各人業力不同。業,擋也擋不住,唯有與人結善緣,把自己變成有福之人。
近年來上人常提到,人的腦神經內有一個「慈悲利他」的區塊,要善加利用,天天做慈濟,不要認老,愈覺得自己老了,衰老得愈快。
「為什麼說等於20呢?」黃思賢將上人的三個三,歸納成二十個字的箴言——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心寬念純、不比較、不計較。
現年(2024)七十七歲的黃思賢說,這二十個字是他從上人身上學到的武功秘笈,聽的是佛經,跟的是上人,修的是自己,他人與我何有哉?「我們上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感恩』,我們也要學習上人,把人人當恩人,當作『常不輕菩薩』來尊敬。」
心寬念純的道理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因為做不到,才要修。慈濟門內好修行,一念不堪忍,就會過不了關、畢不了業,何苦來哉?」學佛就是轉化的功夫。
「前生不見,今生不見;今生若見,定有虧欠。」黃思賢如順口溜,佛法道理深厚。他強調,人生短暫,不要常有分別心,有分別心會產生妄想執著,終成不了佛。「不比較、不計較」
「應學習上人的『三三三』, 除了付出無所求,還要時時抱著尊重感恩心,『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學習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心寬念純做別人的貴人。』,才能付出大愛,轉識成智,擁有富貴幸福的人生。」(文.張麗雲 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