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章被建築界譽為城市的觀察者、空間的詩人,也是台灣設計界的倡議者與實踐者。面對快速轉變的都市節奏,龔書章始終相信:「建築不只是技術或形式,而是一種『生活的容器』。人們怎麼生活、怎麼記憶、怎麼在空間裡感受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集邀請龔書章教授來到現場,從兒時在眷村長大的記憶,談到他如何將「日常經驗」轉化為建築創作的源泉;從一次次面對城市老屋與公共空間的重塑過程,談到對「失落的地方感」的喟嘆與修補。
他提到:「城市是一個我們都在書寫的文本,而建築師的責任,就是去理解這些片段、然後重新編排。」這樣的信念,也讓他在許多參與式設計、歷史場域再生的案子中,選擇放下專業者的權威,轉而傾聽居民的故事與需求。
節目中,他也坦誠地分享對於自己曾經過度追求專業與成就的反思。說聲對不起,是對自己年輕時視野的有限;說聲謝謝,是對一路以來合作者、學生與家人的感激。他說:「謝謝那些願意與我一起相信建築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因為我一個人,真的做不了什麼。」
本週六「點燈~說聲對不起,我要謝謝你」在這一集節目裡,龔書章用溫柔卻堅定的語氣,在這場關於空間、時間與情感的對話裡,將為我們打開城市的另一種觀看方式,也為人生的前行展開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