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特別節目以「點燈30週年」為主題,回顧點燈基金會從1994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並介紹該基金會的重要成員及其故事。參與者包括創辦人張光斗先生、基金會董事陳維熊(Kuma院長)以及監事蔡瓊瑋(小瑋姐姐)。
張光斗回憶了基金會的初衷,強調「感恩、光明與堅持」三大精神。他分享了三十年來的收穫與遺憾,特別提到未能及時感謝啟蒙老師與曾幫助其家庭的小兒科醫生的故事,並且希望「點燈」在這一年裡能透過全省巡演,將「點燈」的理念傳播得更廣。
「我們不能夠跟他做一個很Empty的,就是空泛的一個承諾,因為現實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呢,……不管怎麼樣,我都永遠心裡面都在祝福你,跟你加油。」
陳維熊是點燈節目長期的顧問,也長期慷慨解囊,輸送炭火給點燈。數次率領醫師團去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進行義診,也參與九二一的災難和偏鄉醫療。在這種醫療活動,最難面對的是最後一天小朋友會問:您明天還會來嗎?這句話常常讓陳院長很揪心。一次參與義診與偏鄉服務的過程中,他一位學生的回應,讓陳維熊院長深刻體驗心靈教育的重要性。他強調「點亮別人,也是點亮自己」,即使是醫生有專業技術表現,仍需要透過更多體驗和分享,才能體現生命教育的價值。
蔡瓊瑋敘說帶著患有罕見病黏多醣的兒子周道,去英國就醫,以及在照顧周道十三年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自1997年籌備成立台灣黏多醣症協會的她,因為分享其兒子因患罕見疾病「黏多醣症」而與點燈結下超過27年的美好因緣。
兒子周道在台灣度過他的十三歲生日後,不久便離世。兒子的身影便停留在十三歲的印象。蔡瓊瑋透過成立粘多糖協會,不僅幫助了其他受影響的家庭,還提升了大眾對罕見疾病的認識。她感謝兒子讓她學會同理心與教育的重要性,並藉此推動社會改變。
節目中,嘉賓們還呼籲大眾多做省思,對於過去的遺憾和感謝勇敢表達,將愛與關懷傳遞下去。同時,也展望點燈基金會未來的目標,期待更多實體活動拉近與受眾的距離,繼續發揮「點亮生命」的力量。
本周六「點燈~說聲對不起,我要謝謝你」,就要邀請您一起來聆聽春節特別節目「點燈30:點亮您 點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