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what we eat」,也就是說吃進身體裡的食物造就了我們,也決定我們的身心健康。到底要怎麼吃,才能透過飲食保護大腦?
大腦是一個高度耗能的器官,需要穩定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對於老人家來說,如果營養素攝取不足,或是攝取過量的超加工食品,都會引起神經發炎、自由基堆積。
在我們的飲食中,如果缺乏某些營養素 (如維生素B群、鋅),會影響情緒,導致憂鬱、焦慮;如果長期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也會影響記憶能力。
科學家進一步發現:連接腸道與大腦的雙向溝通系統就是腸腦軸,而腸道的健康和大腦的健康息息相關。
要促進大腦的健康,建議維持規律的飲食,挑選多元化的食材,包括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高品質的油脂、多種類的穀類。在備餐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高鹽、高糖。
本集「教育非知不可」,邀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黃緒文老師分享符合腦科學的知識,讓味蕾與大腦一起探索,把好選擇變成可口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