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如果有失智症,子女不僅要費心照護,可能也免不了擔心:自己是否也會罹患失智症?
透過對雙胞胎的研究,科學家發現遺傳因素的確是導致失智症的高風險因子,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並非百分之百,是否會罹患失智症是受到多個基因加上環境因素的影響。
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和某個特定的基因型 (APOE ε4) 有顯著的關聯,但基因不是命運,後天的生活習慣可以改寫先天的劇本。
國際間的長期追蹤和大樣本研究顯示:保持規律運動與優質睡眠、注重飲食、控制三高與體重、戒菸限酒,都能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透過抽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可以檢測個人是否有和失智症相關的基因型,但我們不該把注意力都放在「不可控的遺傳因素」,更該聚焦「可改變的生活習慣」。
本集「教育非知不可」,邀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張玉玲老師介紹和失智症有關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幫助我們趨吉避凶、遠離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