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間,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了節省運送時間,不走較遠的平地繞道路線,於是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得以快速運送米糧到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販賣。
為了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沿途順利,在當時運米落腳休息之處,蓋了一座簡單的石砌小廟,對土地公表示敬意;經過幾次修建之後,成為現在的「糶米公廟」。於是,這條挑米的貿易小山徑 ~ 就被稱「糶米古道」。
附近還有個「德興煤礦坑口」,德興煤礦約從1897開始開採,1940年代為高峰,後來礦脈枯竭,在1973年封坑 … 現已整建礦坑口,原貌呈現、供遊客參觀。
民國100年整建將糶米古道石階重鋪、設置拱橋、木棧道與糶米古道路線的解說牌。
民國101年,古道旁的新陂溪整治工程: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民國110年,新建的糶米公園,榮獲世界景觀建築師協會亞太地區景觀大賞「社區類」佳作。
●教育非知不可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erfacebook
#延伸資訊
●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ycc.org/?locale=zh_TW
●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 網站:https://www.xycc.org.tw/Main/index.php
●不用舟車勞頓,鐘乳石就在我家旁~台北德興煤礦 https://www.kidsplay.com.tw/visitspot/content/3339#.ZDQVAXZBx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