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單元
面對戰爭威脅與災難風險,「韌性」成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關鍵字。從醫療現場到社區網絡,如何在突發事件中保持穩定、迅速反應,不只是醫護人員的任務,更是全民的課題。
本週,我們邀請韌性台灣醫療整備計畫管理中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一起討論什麼是「全民韌性」?當災難發生時,我們每個人如何在「自救、互救」中成為守護社會的一環。從 CPR 的普及教育,到地方急救站的設立,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其實正在重塑我們面對風險的態度。
韌性,並不是等災難來臨才展現的力量,而是平時累積、全民共學的習慣。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小單元
如果收到提醒「治安不好」的訊息,你會做出什麼反應呢?近期網路瘋傳一段「市場扒手」影像,但大家說的「事發地點」都不同,查證後才發現根本不是台灣的案件!
關於這類「假治安訊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分析,關心身邊發生的事、產生危機意識是人的天性,但這類訊息也會誘發情緒反應,降低民眾理性判斷、發現破綻的思考機會,導致錯誤訊息更易流傳。
偉婷也提醒,面對這類訊息最好的做法是保持冷靜,不過度恐慌並謹慎查證。無論是上網搜尋有無相關資訊,或是將訊息提供給查核中心,都是能有效破解假治安謠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