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珞亦教你養成「真的嗎」查證心法!面對AI、TikTok、陰謀論不心慌!

2025/10/05
邀訪來賓:劉珞亦 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 / 許嘉元 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
單元介紹

(上集)

在資訊爆炸、AI快速進化的時代,知識如何轉譯得快又正確,同時又能引發他人的共鳴呢?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劉珞亦分享他如何帶領團隊跨足臉書、Instagram、Podcast、短影音,成為知識轉譯的先行者。
 

他指出,法律必須保持抽象才能涵蓋各種情境,卻也需要以白話讓大眾理解。面對AI能自動翻譯判決、生成摘要的挑戰,他強調「AI有答案,但不會問問題」,人類仍須負責提出關鍵提問與最終查核。他也分享一次因AI生成法條出錯的經驗,提醒「120分謹慎」的重要。

 

談到「網紅」標籤,劉坦言傳遞法律知識才是目的,知名度只是副產品。他觀察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信任界線逐漸模糊,社群平台責任更形重大,並呼籲面對抖音等爭議時,更需養成「真的嗎?」的查證習慣,主動運用事實查核平台,才能在陰謀論橫流的環境中守護資訊真實。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新聞ByeBye!

 

(下集)

短影音不只是娛樂,更像隨時上好菜的資訊自助餐,不用搜尋,演算法就會把你愛看的內容送到眼前,我們該注意什麼事?

 

這一集邀請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許嘉元(Eric),分享最新研究。他們深度訪談16位高中生,發現TikTok的魅力來自短、快、好消化的影片,也來自「不下載就跟不上話題」的社交壓力。平台的推播像貼心侍者,不停加菜,但也同時悄悄影響想法與世界觀。

 

Eric指出,中國的資訊戰不是要改變台灣人對民主的認同,而是降低我們對威脅的敏感度,動搖抵抗意志。當資訊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八成真實、兩成操弄」,我們該如何在舒適的演算法泡泡裡,保留懷疑與好奇?本集「假掰特派員」一次說給你聽!

 

 

🎵本周來賓點播:楊乃文〈說不出口〉

 

來 賓|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黃兆徽、邱家宜、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