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新聞迴避世代來了!當演算法只推你想看的,誰還在乎真相?

2025/09/14
邀訪來賓:黃哲斌 媒體工作者 / 陳偉婷 總編輯 / 何蕙安 國際事務主任
單元介紹

【上集】

在數位時代,資訊傳播方式急遽轉變。過去一家人圍著電視共享新聞,如今人人盯著手機,陷入「資訊孤島」。若大家都缺乏對公共議題的接觸,恐對社會冷感,影響未來公民意識。

新聞迴避已成為全球當代新隱憂,人們覺得新聞過於負面而選擇逃避,2015年僅1%的人一週不看新聞,如今已近10%。當資訊來源斷裂,不僅讓公共議題缺乏討論的基礎,更可能危及民主判斷力。

短影音與演算法推播雖帶來娛樂,卻也讓資訊更加碎片化與極端化,導致特定類型新聞如文化、地方新聞被忽視,甚至出現「新聞沙漠」;而Google AI摘要雖方便,卻重創新聞網站流量,據英國,長遠恐使公共資訊被商業與政治力量壟斷。

面對挑戰,新聞媒體如何走入「新主場」,與YouTuber、關鍵意見領袖合作?打造全民閱讀環境呢?新聞產業正處十字路口,本週邀請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哲斌,與大家討論新聞迴避與資訊孤島的議題,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新聞ByeBye!

【下集】

事實查核峰會Global Fact 12在巴西登場,80國、400位查核人齊聚一堂。從Meta 停止合作、科技平台逐漸退場,到AI浪潮下的新挑戰與合作契機,這場全球盛會透露出哪些危機與轉機?

我們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國際事務主任何蕙安,與聽眾分享來自巴西的第一手觀察:

  • 為何科技平台紛紛與查核組織保持距離?
  • AI 的威脅與可能合作模式是什麼?
  • 在戰爭資訊亂流下,印度、巴基斯坦的經驗能給台灣什麼啟發?
  • 「事實查核」這四個字,是否正在被污名化?

在全球資訊真假的拔河裡,事實查核如何找到生存之道?這一集,帶你直擊前線的焦慮與思索。

💬題外話:你覺得「事實查核」這四個字在台灣,是加強了對資訊的信任,還是反而容易被貼上政治標籤呢?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