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
921地震、八八風災、311大地震⋯⋯每一次重大災難,新聞記者都要直面最殘酷的現場。他們不僅要在混亂中堅守新聞專業,更可能因採訪而承受深刻的心理創傷。
本集節目邀請暨南大學東南亞系教授兼系主任、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張春炎,談新書《在重大災難中做新聞》。他從自身經歷與研究出發,探討災難新聞的專業挑戰,記者如何拿捏「報導真相」與「避免傷害」的界線?又該如何兼顧新聞倫理與自我安全?
除了記者的專業困境,「假訊息」也影響了災難報導,從「龜山島「斷頭」的流言,到如今 AI生成的假影像,這些虛假訊息往往比真實消息傳得更快、更廣,也加劇社會的不確定感,同時考驗了新聞從業人員的事實查核能力,更凸顯媒體素養的重要性。
本集節目邀請張春炎,共同探討在災難現場,新聞不只是冷冰冰的報導,而是影響人心的力量。帶你看見記者的專業背後,有多少無聲的掙扎與傷痕,敬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下集)
川普政府上台後,針對長期推動多元、平等、包容(DEI)理念的美國高等教育展開強勢干預,哈佛等名校拒絕配合,雙方在經費、簽證、招生與教職聘任標準上展開一場意識形態拔河。
這股震盪不僅影響長春藤學校,也衝擊州立大學與研究計畫。馬里蘭大學新聞學院講師李惟平在本集節目中分享第一手觀察:校園內保守派學生聲音更為突出,對立情緒升高,研究申請需避開敏感詞彙,甚至TikTok的使用與禁令也反映了學生的政治冷感與資訊落差。
面對極化與分裂,如果要建立對話、重視面對面互動,可能的解方是什麼?給你來自美國的第一手觀察!
🎵本周來賓點播:Metodi Hristov - Satisfy My Hunger
來 賓|
張春炎(暨南大學東南亞系教授兼系主任)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