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177億金流阻詐戰:面交沒紀錄、虛擬貨幣難追蹤,金管會如何用AI精準攔截可疑帳戶?

2025/07/13
邀訪來賓:陳彥良 金管會副主委 / 陳偉婷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
單元介紹

(上集)

 

當代詐騙如同數位瘟疫,善於偽裝、流竄迅速、無孔不入。從假交友、假投資,到AI生成的深偽訊息,手法不斷翻新,讓人防不勝防。

在這場資訊混戰中,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指出,金管會在「打詐四部曲」中扮演「阻詐」的角色,負責攔阻詐騙金流,是目前防詐工作的關鍵一環。根據統計,近兩年全台已成功攔阻177億元詐騙資金,但這仍只是冰山一角。雖然台灣已導入AI金流分析與銀行預警機制,但詐騙集團也同步升級,從境內面交轉向跨境虛擬貨幣,以掩蔽金流、規避監管。

本集邀請金管會副主管陳彥良,分享金管會如何運用科技與制度防詐,他特別強調:「面交沒有軌跡,銀行系統無法攔阻。」因此金管會呼籲民眾採用轉帳交易,保留金流紀錄,才能讓AI與金融系統設下紅線、即時警示。

面對虛擬資產成為新詐騙溫床,台灣也將推動專法,要求平台登記、提高交易透明度,讓虛擬世界不再成為犯罪避風港。

從遊戲點數到虛擬貨幣,詐騙橫跨各種生活場景。陳彥良提醒:「防詐不能只靠政府,更需要全民警覺與跨界協作。」唯有建立金流資料共享機制、串聯警政與科技平台,才能真正讓詐騙無所遁形。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下集)

 

近期在社群引發熱議的一則訊息是「台灣全民健保瀕臨系統崩潰」,這篇文章不只被國際醫學期刊刊登,也被台灣多家媒體報導。但很快地,醫院出面聲明,承認文章引用了錯誤的死亡率與護病比資料,甚至已要求期刊撤稿。

 

查核中心進行查核時,也觀察到一個現象:當一個議題本身具有爭議、也的確存在需要討論的問題時,錯誤的數據、誇大的因果關係,就更容易被包裝進來、被擴散出去。

 

而當查核記者指出其中錯誤時,質疑的聲音往往不會消失,反而會變成另一種指控:「你是在轉移焦點」「你只是看法不同」。這次的事件,也再次凸顯了事實查核在群眾溝通上的困境。

 

今天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從查核的角度出發,與聽眾分享:在公共討論裡,什麼是可以被檢驗的事實?什麼又只是觀點?媒體與科學家該如何共同守住事實的底線?

 

🎵本周來賓點播:蛋堡〈過程〉

 

來 賓|

陳彥良(金管會副主委)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邱家宜、黃兆徽、張育騰、林欣妮、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