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我們與「好報導」的距離-從好讀者到好記者,年輕記者心目中最理想的新聞媒體應該是什麼模樣?

2022/10/09
邀訪來賓:方君竹 獨立記者
單元介紹

接續上集內容,獨立記者方君竹談到在《記者真心話》影片爆紅後,一年內曾以媒體素養為題,演講將近百場。

 

在這些演講、互動中,他發現許多教育工作者並不清楚何謂「媒體素養」,面對人手一機的數位新世代,只要教如何分辨假新聞就夠了嗎?當媒體素養成為108課綱的重點項目,方君竹如何用簡單明瞭的口訣幫助教師教學、讓學生輕鬆領會?

 

「臺灣有你就有希望了!」這樣一句讚美,方君竹直言難以消受?臺灣太少優質媒體與報導嗎?還是好記者遇不到「伯樂」?支持深度報導的「好讀者」在哪?還是大家都只看表淺的內容當作消遣娛樂?

 

上集談到媒體亂象的五大成因,能有解方嗎?與其期待媒體自身改變,觀眾的點閱習慣其實才是關鍵推力?

 

本集新聞真假掰繼續邀請到獨立記者方君竹,來談談如何從閱聽人的「行為」來改善媒體人勞動的環境與媒介生態,來自君竹的「真心話」,請收聽本集節目。

 

媒體先天(產權)不良,後天(觀眾點閱)失調,只好砍掉重練?方君竹理想中的媒體是什麼樣子?如何打造「陪伴」閱聽人、深愛觀眾的編輯室?

 

最後最後,方君竹談到入伍前、離開公視的「告別作」—掀起波瀾的碩士論文,探討《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直指內部沈痾與歷史共業。方君竹對公視是「愛之深責之切」?公共電視有救嗎?納稅人的稅金怎麼投入才合理?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