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培力實驗所〕,由一群從小在親子共學團自學成長的青少年所組成的團體,彭震東剛滿16歲擔任所長,副所長王浩宇15歲;上次在節目中談他們努力學習台語,為了讓〔透明的小孩〕被看見、台語被聽見。
很多人好奇什麼是在家自學?自學家庭如何親子共學?請收聽本集節目,更認識他們。
在台灣,新生兒只要申報戶口,立刻享有國家全民健保的福利,得到完整的醫療保健照顧、接受國民義務教育……
隨著台灣國際移工勞動力的流動,有一群囝仔被生了下來、真實存在,但因為國籍身份認同問題,得不到政府任何社會福利、沒有正式的國民教育資源,就像是不存在這個社會。人權繪本作家幸佳慧的「透明的小孩」就是描述他們。
台語這個語言的現況,與那群透明的孩子有著相同的處境---真實存在但不被聽見。無法被國家承認的孩子,和逐漸沉默的語言一樣,都是真實存在卻彷彿不存在的生命與文化。
聽聽親子共學團如何將「透明的小孩」突破語言隔閡改編成「台語版本的: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一起關注一直存在,卻宛如透明不被看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