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是電影《陽光普照》中,主角爸爸阿文在駕訓班的工作標語,也是他所信奉的人生道理,深信如此,才能陽光普照。但人生中卻是有許多事情無法掌握,尤其是出生自貧困家庭的弱勢兒少,他們的生命是沒有方向的隨風飄蕩。
在台北文山區的安康社區裡,有高達90%的低收入戶,這裡匯集了許多無力搬出社區的脆弱家庭,高比例貧窮、低社經地位的生長背景,導致社區成為附近居民避而遠之的地方、長期以來安康社區背負著犯罪、貧窮和混亂的標籤。而這些眼光加深了安康兒少在面對社會時的害怕和恐懼,也因為防備與抵擋,長出容易傷害人的利刃,成為別人口中的問題兒少。
安康平宅,是僅限低收入戶入住的平價住宅、每月只需負擔600元管理費。這裡有一群孩子和家人生活在10坪大的空間,沒有自己的書桌、沒有自己的空間、可能還要睡客廳。這些孩子可能從小有夢想,但各種現實的難讓他們漸漸說不出,到國三時問他們喜歡什麼,他們會開始說:滑手機、睡覺。
人們說他們懶惰不上進,卻很少人想到這已是他們少數能跟富人平等的事情,滑手機睡覺,就可以暫時不用想那些太過困難的未來。
柏柏,今年18歲,從小在新北竹圍的寄養家庭生活,在國小二年級轉換到台北古亭的寄養家庭時,他才知道:原來陪伴自己長大的人不是爸媽。一直到國小四年級,柏柏的媽媽才把他帶回安康社區,不過,回家之後他卻感受不到快樂。
柏柏剛回到安康社區時,並沒有得到太多來自家庭的關愛與在乎,而家裡的氣氛也跟原本想像的不太相同。所以柏柏在覺得無聊或感受到壓迫的時候,便會跑出去玩。他說最常玩的遊戲是「借用」鄰居的摩托車,從平宅的高處往下滑行。
但是當我開始想像那個畫面,他們坐在無法煞車、無法控制方向的摩托車上,從斜坡的至高處一路往下衝。看起來就像是:在家庭裡受傷、失落的孩子們,任由他的人生向下墜落。而當家庭不能成為溫暖的避風港,許多的狀態都會變得很不穩定,難以適應學校教育的柏柏從國中二年級開始不去上課。
在媽媽發現之後,他們產生了更大的衝突。媽媽對柏柏烙下狠話:「只要不回學校讀書,就不要回家。」可以理解的是,在辛苦的家庭中,讀書或許仍然是翻轉階級的其一途徑,但當家庭可能隨時被經濟壓垮的時候,失去的不只是良好的求學環境,失去的還有彼此溝通與傾聽的空間。
後來,柏柏沒有回學校上課,也在外流浪好一陣子,才被社工和警察帶回家。但回家後,很快的又被媽媽趕出家門,同時身上也多了許多傷痕。經過評估後,柏柏再次離開家,暫時到安置機構生活。
不斷變換成長環境的孩子們,很容易產生一種感受是:「為什麼大家都不要我?而如果大家都覺得我很爛、不喜歡我、為什麼我要努力變好?」不過,這些孩子的身上真的沒有優點嗎?當然不是,就像柏柏,在他想逃離學校的時候,他是跑到圖書館當志工、學習服務別人、做他感興趣的事。但我們太容易在孩子不符合大人訂定的標準時忘記他們的好、太習慣在孩子分享感受、抒發心情的時候,給予建議並且幫他們做出選擇。
曾經在安置機構「陳綢兒少家園」擔任生活輔導員的文國士(國國),每次看見孩子曾安置機構離開,心裡總會想著:「孩子,我真的好希望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但是,回家,真的就可以幸福了嗎?」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主約翰卡普蘭(John Kaplan)曾說:「無論人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只要你有興趣知道他們是誰,那就是一種稱讚。」雖然我們不一定真正理解柏柏在家庭裡所受的傷,但只要我們願意傾聽,或許就能成為一種祝福的力量,祝福他們在未來的生活裡,可以被溫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