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關心拾荒議題的好朋友「五角拌」在台北市萬華寶興街的資源回收場「金耀五金行」舉辦了一場很有意思的展覽與講座《在回收場消失之後》。
而為什麼會舉辦這場講座呢?其實是因為經營超過50年的小型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違反了在民國72年才制定的《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條例》,條例中提到,資源回收場不能設置在住宅區、只能在農業區、工業區和保護區,所以光耀五金行回收場遭到檢舉,勒令停業!
不過,值得讓我們一起思考的事情是,回收場身為都市回收系統的一環,與政府清潔隊共同分攤了市民大量的回收物,根據環保署統計,拾荒者與地方型回收場每年可以處理60萬噸的回收物。但是回收物沒有清洗乾淨所引來的異味、部分機具造成的噪音,也常常引發附近居民的反彈。但是,難道在回收場與都市整潔之間,我們只能選擇一方嗎?如果,都市裡都不能有小型回收場,那人民所製造出來的回收物又該何去何從呢?
在第三場系列講座精華內容中,邀請到的是看守台灣協會的謝和霖秘書長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的顧問蔡中岳,一起談談回收場和回收產業對台灣回收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政府應該如何照顧人民的期待。同時,也為大家邀請到光耀五金行的黃世隆老闆,分享這段時間的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