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浪了50年,終於在這裡找到了家。」——香香澡堂工作者阿輝
8月22日下午,37度的烈日當空,把人們的皮膚曬得通紅,身體變得黏膩難受,身上的汗水也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記號。夏日炎熱的天氣,讓走在街上的我不禁喊出:好想回家洗個澡!
洗澡,對你來是什麼樣的意義呢?或許是卸下一整天的工作疲憊,獲取再次出發的動力;也可能是享受獨處的安靜空間;又或者是洗三分鐘戰鬥澡,只是每天睡前的例行公事。對我來說,洗澡是感到親密又負擔的叮嚀,每晚伴隨著阿嬤的催促聲,提醒我已經晚上9點,該洗一洗上床睡覺了。
洗澡,對有家或有固定住所的人而言,是如此容易、稀鬆平常的事,但對露宿街頭的無家者來說卻有著極大考驗。雖然面臨困境,但這並不表示無家者都是髒亂不愛乾淨。根據芒草心的調查,有超過75%的人一周至少洗澡一次,其中更有25%的人會努力維持每天洗澡一次。
不過,街上的人都在哪裡洗澡呢?許多政府與民間的社福單位都有提供盥洗服務,但是開放的時間僅限朝九晚五的上班時段,對於許多需要工作的無家者而言,只能望之興嘆。所以大部分人都跟阿輝一樣,冒著被民眾檢舉的風險,到學校或公園的公共設施與公廁,簡單的使用毛巾擦澡。但是,這幾年碰上嚴峻的疫情,在進入三級警戒之後,街上的公共設施紛紛關閉,洗澡變得比登天還難。
看見無家者的需求之後,芒草心決定開設一間更貼合無家者生活需求的盥洗空間,因此在今年初於萬華廣州街巷弄裡開了「香香澡堂」。香香澡堂的門口高高掛著圓形的招牌,上面的圖案是散發熱氣的溫泉。拉開澡堂的滑門,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明亮的空間與牆上大大的字「芒」,店長阿江常常自嘲:如果不說這裡是澡堂,還以為是夜市裡的創意芒果冰店呢!
香香澡堂不只提供盥洗服務,同時設置免費物資機,讓澡客們可以依照自己的生活所需,自由的選擇物資。另外,香香澡堂也培力無家者成為工作者。
其中一位工作者阿輝,小時候不學好,被爸爸關進狗籠,只能吃飯配鹽、喝鹽水,10歲時就逃離基隆的家,到台北流浪。不擅長與人交際,總是獨來獨往的阿輝,在年輕時靠著搬家、粗工、園藝、舉牌等等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不過,後來在一場工作意外中,阿輝受傷昏迷半個多月,身體大不如前。休養了好一陣子,幸運經過朋友引薦,認識了芒草心慈善協會,並且成為香香澡堂的培力工作者。
阿輝在工作時,非常盡責,也非常溫柔。即使面對的是熟悉的澡客,阿輝仍然會細心的引導他們使用淋浴間,而在澡客走進淋浴間之後,他也願意花時間等待,在門外試算一個人卸下髒衣服所需的時間,確認對方都準備好之後,他才會投下代幣計時20分鐘,為的就是讓每一個來到香香澡堂的人都有足夠的時間,洗一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溫柔的阿輝大哥為香香澡堂增添了人情味,而在這裡努力工作的他,也在流浪50年之後,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終於可以租屋了!
工作的這半年來,阿輝除了在生活層面得到改善,他也練習慢慢修復內心的傷口,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小時候的經歷。後來,我問了阿輝,既然心境上慢慢從埋怨到放下,他會不會想跟家人見上一面或是一起吃頓飯?阿輝安靜了許久,才淡淡的說:「不用啦!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再去打擾他們……」我想對阿輝來說,他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仍然十分糾結,不見面,或許是阿輝給家人最大的溫柔。
不過,阿輝也說,經過了50年流浪的日子,終於在香香澡堂找到家的感覺,現在很珍惜每一天能到香香澡堂的日子呢!在阿輝的分享中,也讓我看見「家」的不同樣貌與可能性。香香澡堂雖然是一個流動快速、每位澡客只停留短短30分鐘的空間,可是這卻也是許多人的生活主場景,更是他們在求生存的街頭環境裡,唯一一個感到安心放鬆、有歸屬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