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傾聽海洋

黑潮發電

2025/10/09
邀訪來賓:吳朝榮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 / 張永聲 中華海洋生技董事長 / 譚洋 詩人
單元介紹

傾聽海洋10/09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黑潮發電

 

 

黑潮發電是一種利用臺灣東側強勁穩定的黑潮洋流所進行的海洋能發電技術,它具有全年無休、穩定發電且不排放溫室氣體的優勢,可望成為臺灣重要的基載電力來源。 目前技術正由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研發,透過浮游式渦輪發電機組進行測試,以克服颱風、海況等挑戰,目標是建立臺灣自主的黑潮發電技術,達成國家淨零排放目標

根據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未來再生能源發電占比60至70%,新能源開發成當務之急,而其中一項就是「洋流能」。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及海環所借調,擔任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的吳朝榮教授表示,東海岸擁有巨大的「黑潮」洋流能潛力,團隊正在臺東外海勘查,預計一至兩年內將100kW渦輪發電機下水測試,中期目標盼望裝置容量達200MW,甚至往GW邁進。

除了潛力最大的洋流能之外,海洋能專題中心也將持續研究「溫差能」的可行性。吳朝榮表示,溫差能主要利用海洋表面與海底的溫差來發電,美國夏威夷小島已有商轉的溫差能,裝置容量100kW可供應1000多家戶,而臺灣同樣擁有發展潛力,而且條件比美國更佳。

 

來賓: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 吳朝榮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綠色養殖

 

Hi-Q在屏東落實自家研發的「HDPE生態循環養殖系統」打造「養水、不養魚塭」的綠色養殖。高密度桶槽養殖節省土地與水資源,也有效減少對海洋環境的負擔與生態衝擊。透過自身研發而成的天然生物製劑,調養出好的水質,再用這些水來養魚,這種養殖方式不僅無須用藥,也能免去傳統魚塭養殖需要持續換水或曬池底的作業,相較傳統養殖省水80%。

 

中華海洋生技在屏東的養殖場,突破了一般人對養殖魚塭的印象,一個又一個像是大碗公的圓形魚池,設置在陸地上,是由謝清輝設計的生態循環系統。由於魚池主要採海水養殖,只需傳統魚塭5%的地下水取水率,減緩了地層下陷的危機。

這套全台獨一無二的生態循環養殖技術與系統,相較於傳統魚塭養殖,不但可以大幅降低90%以上的用水量,也能免去傳統魚塭養殖需要放水曬池底的作業,同時更能夠讓魚的排泄物定時從大圓桶的底部排出,讓魚在優良水質之中安定的生活。因此,這套生態循環養殖系統可說是符合節水減碳的綠色養殖。

 

來賓:

中華海洋生技董事長- 張永聲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海水正綠〉    尚玉婷

2021.10.18  鏡文化官網

 

 

沙灘上的聊表心意

敲開燈塔的光線

肉身上的痕跡,隨即讓海水沖刷

像是從來沒有人來過

隔年的承諾是光潔的、了無新意的

請你要相信,世間最善變的物種

 

在沙灘上升起篝火

乾燥了濕氣,大地的星火

誤導你的思念可以與黑暗一起

相擁而眠,即便貝殼的銳角刺痛著

海風仍然柔軟地上岸撫摸

 

在日子裡呼吸鹹味的海風,

來自泥盆紀的棘腔魚

在夢境裡越發的安靜

而每一睜開眼,就要與世界申辯

多維的空間,散落人類的足跡

也請你要持續假裝,與生活交好

 

在日子裡想起你那天澆注的一片海

藍綠色的瞳色拍打著礁岸

死亡服務著活著的痕跡,即便很輕微

濱海松的香氣會在惡夢裡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