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傾聽海洋

台灣首部8K海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

2025/05/29
邀訪來賓:李景白 製作人.導演 / 李其霖 淡江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單元介紹

傾聽海洋05/29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台灣首部8K海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

 

8K海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導演李景白從基隆到屏東下潛超過600次捕捉海洋珍貴瞬間,深度探索台灣深海中隱藏的沈船與生態危機。影片不僅展現了海洋多元美景,也揭露了日益嚴重的人為破壞現象。處在我們四周那熟悉又陌生的藍色家園究竟該如何守護?

台灣首檔海洋沉船生態紀錄節目《沈睡的水下巨人》,潛入35至52公尺深海拍攝位於蘭嶼、綠島、澎湖等海域超過15艘沉船,藉由觀察船隻形成的人工魚礁生態,凸顯海洋遭受的破壞。

製作人李景白再度挑戰水下節目製作極限,身兼編導及水下攝影師,邀藝人王陽明主持,涉險進入船艙內探索,透過8K高畫質攝影呈現水底樣貌,讓觀眾身歷其境。

 

來賓:

製作人.導演- 李景白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明朝海禁與海盜

 

明朝多次實施海禁令,他們統治著當時海上所能航行的一切海面。而第一次實施海禁令為1371年,海禁政策導致明朝時大量海盜出現。當時某些海盜被抓拿後一般報稱自己為日本人,因為當時日本當局容忍海盜來報復元朝的水軍進攻,在東亞地區對東亞海盜貶稱為倭寇,惟歷史上倭寇來源眾多,成分複雜,倭寇不一定都是來自日本的海盜。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

前期倭寇,確實以日本人為主體,被稱為「真倭」;後期倭寇,以中國人為主體、其他東亞族裔為輔,被稱為「假倭」,《明史·日本傳》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朝鮮正史《朝鮮世宗實錄》(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可見於後期倭寇時期,連中國都估算出日本人比例大約只有3成,這是根據《明史·日本傳》記載的,要是根據上述《朝鮮世宗實錄》,韓國人的看法更認為日本人比例亦不過2成。

自明成祖發動內戰,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後,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報復性侵擾。由於這些南方人體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比北方人更難與日本人區別,所以沿用「倭寇」這名詞來稱呼由日本人與南方中國人所組成的海盜集團。可是,後期倭寇集團的海員有不少是南方中國人、韓國人以及其他東亞民族,貨真價實的日本人只佔少數。

 

來賓:

淡江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李其霖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海葵〉  黃啟勛

《第二屆海洋詩創作徵選作品集・國中組》

 

隨著海流在水底飄揚

宛如七彩的霓虹

千萬隻手,伸向海面

渴望著不曾有過的天空

 

想拉一把,卻被無情地拒絕

那拒絕的訊號如一句句粗俗無理的話語

刺痛著

所有陌生的接觸

 

熟悉的

不是親密家人或伴侶

而是那色彩鮮豔

帶來歡笑的朋友

 

幫助實現夢想的恩人

背著一個沉重的夢

四處爬行

但浮力不夠

只能繼續沉默的沉沒在深海裡

 

隨著海流在水底飄揚

宛如七彩霓虹

在夢想著什麼?

那不曾有過的天空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